需求分析方法,各平台的干货满满,每个文章的介绍又都不一样,随着信息获取的越多,分辨和吸收能力就越差,很难判断哪个更合适自己。希望通过阅读的资料在结合工作经历,持续迭代出一个适合的方法。
需求来源于生活看到的、听到的、做过的,由用户在某个场景下产生某些需要得到解决的问题,因为每个用户的价值观不同,我们拿到的基本是经过价值转化后的需求,有些需求偏离了问题的根本,解决的话往往治标不治本,带来的可能是短期的价值。而产品经理首先是要创造价值,最重要是创造最大价值,因此分析需求是非常关键的第一步。(突然发现身边包括自己,都是为了工作而工作,机械式的工作方式)
目前为止所了解到的信息里,需求划分为功能性和非功能性,每种需求的分析过程和方法又都不一样,根据自己的经历功能性过程:由场景 - 需求 -功能(根据场景分析需求 - 需求分析方案); 非功能性过程:由需求 - 场景 - 需求 - 功能(根据需求还原场景 - 场景分析需求 - 需求分析方案);
功能性需求分析
产品生存三问:做不做,做什么,怎么做
做不做主要考虑的是需求价值:用户价值、交换价值(俞军方法论 p41 a p6 有介绍)
做什么是创造价值和放大价值的过程:新体验、新技术、新模式... ,评估分析可行性的方案
怎么做则是合理的管理需求迭代:产品阶段、市场需求、技术资源、优先级...
按照目前的工作流程,与需求方沟通清楚需求背景和目的,对于一些无法给出具体信息的需求,或者突然要开发新功能时,我就会重新从了解用户(用户建模),了解场景(挖掘问题),明确问题,分析需求这四个步骤,来验证需求是否可行性。
了解用户:收集的信息越详细越好
1.找目标用户加微信沟通交流(按照需求目的咨询)
2.观察用户行为(运气好身边就有这种朋友)
3.分析竞品(分析竞品的背后逻辑)
4.收集信息(主要从市场、社会、教育)
市场:行业情况、发展地区、市场份额、平均薪资,从工作环境总结
社会:类似时尚圈、产品圈、商业圈,从社交环境总结
教育:教育程度、学校信息、专业信息、从教育环境总结
5.根据信息抽象进行用户建模
了解场景:收集的信息越详细越好
1.找目标用户加微信沟通交流(按照需求目的咨询)
2.观察用户行为(运气好身边就有这种朋友)
3.分析竞品(分析竞品的背后逻辑)
4.收集信息(主要从百度模糊搜索、百度知道、知乎)
该方式不通用
5.根据信息还原场景挖掘问题(如果信息足够详细,可以意外发现新的问题。例:需求是解决设计师的工作效率问题,在收集的信息中发现,设计师与另一岗位存在互动,并且互动的过程很繁琐,影响了彼此的工作效率,因此多挖掘出了一个新的需求... year)
明确问题:
1.问题尽可能拆解详情具体,为了准确的分析目的
2.分析问题具体解决的目的,为了准确的分析价值
3.分析问题场景出现的频率和用户数量
4.目前市场上的解决方案都有哪些,针对问题各自都解决到何种程度,
分析问题:
1.解决的话会带来什么?
用户:提升XX体验?提高XX效率?
产品:提高XX指标?
企业:增加XX收益?XX战略布局?
2.不解决的话会带来什?
用户:增加反馈?增加投诉?
产品:指标异常?
企业:收益异常?战略布局?
3.其他
问题能解决到什么样的程度,能否超过或达到市场均值(目前是以目标为方向思考方案,希望可以跳出目标,思考的更广更长远)
是否与其他功能服务有关联或者影响(逻辑、流程、数据...)
是否现有功能中已有解决方案
4.总结:根据分析的结果 与 了解到的用户/场景,按照普通标准流程与需求方沟通,提供产品的解决方案,分析、评估解决方案可行性。 结合当前产品生命周期阶段,市场的需求情况,技术资源的情况,根据 “kano/时间四象” 与当前其他需求排列优先级。
非功能性需求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