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读《重读苏霍姆林斯基》。前几年读过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书中有丰富而深刻的内涵。但当时读的比较粗略,做了勾画、摘抄。本次阅读要把理论融入教育教学生活,进行联结反思,增进智慧。
首先,序中回顾了苏霍姆林斯基思想在当代中国的传播产生的三次高潮;梳理了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思想与实践,正是迎合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中小学的素质教育课程改革及教师专业化的追求方向与基本理念:
1.强调在智力教学中实现德育,旨在培养健全、和谐发展的人;
2.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但反对死记硬背,强调激发兴趣,培育学习愿望与勤奋品质,力求学生获得智力劳动的心灵成果与其中的创造喜悦;
3.强调优化学校教育,同时十分看重课外阅读,同辈交往以及校外实践活动对孩子的影响;
4.他身体力行,坚持每年听360节以上的课,注重现场观察每个儿童分析师生关系,体验课堂情感,发挥校长最为重要的管理作用;
5.他制定“第二教学大纲”,开设“蓝天下的课堂”,带领孩子进行户外游历;
6.他如饥似渴的学习理论,不停顿的思考日常教学,把职场当做教育与科学与艺术结合的事业场合,诞生地;
7.他亲自主办家长学校探访学生家长共商孩子教育问题;
他的研究不为别的,只为儿童的发展,只为改善教育…………这一切的一切都深深吸引了人们,打动了中国教师的心,得到中国中小学教师的共鸣、欣赏和由衷钦佩。
其次,指出当前和今后中国教师如何学习苏霍姆林斯基。关注人的心灵成长,是苏霍姆林斯基对教育活动本质的深刻理解,是他全部教育思想中最为聚焦,也是最富有特色的方面。教师要善于在每一个学生面前,甚至是最平庸的、在智力发展上最有困难的学生面前,都向他打开他的精神发展的领域。
第三:苏霍姆林斯基一生都在思考:如何在现实条件下创造最好的教育条件和环境,如何改变现实,团结教师,协同各种教育能力,与他一起奋斗,去培养“真正的人”。
1.应该通过课堂教学发展学生的智力,让教学成为学生智力发展的手段;
2.一个学校应该有丰富多彩的智力生活;
3.应根据学生的思维特点,个别施教;
4.应该保障基本技能、基本知识的掌握和知识的积极应用;
5.应该在教学中激起学生高昂的情绪;
6.应该充分发挥教师个人对学生的直接影响“人只能由人来建树”;
7.教师应该把学生的家庭教育纳入学校教育的体系,因为“家庭的精神文化气氛对儿童的发展成长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8.教师要善于运用集体这个有力的教育工具;
9.教师应该正确引导学生自我教育,因为“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
10.教师要善于发挥书籍的威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