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听了一场学术研讨会,比较关注一个词叫“熟人陷阱”,即在医院里因为认识熟人,所以有一些检查没有做,到最后因为没做细致的检查而导致身体的不见好转甚至加剧。
借着这个词儿,攸宁今天来说说发生在医院的那些事儿。
无论是大医院还是小医院,应该都避免不了“熟人看病”这一现象,在我们东北更为普遍,一说到看病,第一句话就是:
“去XXX医院,我认识XXX”
甚至在医院里也经常听到:“哎呀,XXX检查不用做,就是让你花钱的。”这话出自医生的口还能让人有点信服度,一个普通大众说出来,我有时候还真挺纳闷,这是真厉害啊,片子都不看就知道没毛病?攸宁说这句话绝对不是开玩笑的,而是真正存在的事实,且不说找熟人看病这件事对不对、好不好,在这件事情背后,其实有很多“细思极恐”的问题。
1.
攸宁先说说“熟人”这个问题:
比如,找熟人了,看病之后发现效果不是太好,就会说找的人不行,不够权威,有时候还会牵连这个熟人,觉得事没办好,没把自己放在心上;如果找熟人,病看的也挺好,自己刚觉得不错的时候,别人来了句:“唉?你这药好像不用花这么多钱吧……”这个时候你瞬间对医院、对医生、对熟人都产生了怀疑,不管事情是真是假,你会发现最后自己还是与原来的熟人产生了一些不该有的隔阂。
反之呢,没找熟人,但是看病的时候还总觉得医生没好好看,就是让自己做检查,医生给开药呢也觉得这药好像可吃可不吃、可买可不买,于是乎你会发现很多人来医院看病都喜欢要开药的底方(药方),药可以不领,但是底方一定都会带走。
攸宁觉得吧,不管找不找熟人,找了,图的是一份心安,和你要看的病没有关系,和最后的结果更没有关系,不能说你的病严重,因为找了熟人就变轻了,那不现实呀对不对;反之,没找熟人的话,就更应该心安,因为你谁都不认识,找谁看病都一样,多做一个检查,也少了一份担忧,更保准儿不是?
2.
“我和你说话呢,你没听见啊”
这句话在临床上经常听到,就在前几天,一个患者家属和我说:“护士,我们缺被子!”我答应了一声看着他的责任护士已经过去了,我就没再说话,接着干自己的活,谁成想,这患者家属上来就一句:“我和你说话呢你没听见啊!!”
医院里经常还会有这些话:
“护士,你看我什么时候能出院啊?”
“大夫,你再给我开几天的药吧,我都睡不好觉了……”
“我着急出去办事,你们就不能早点给我输液啊!”
可能不是医院的工作人员觉得上面的话没毛病,但是,攸宁想说,首先出院这个问题是大夫说了算,大夫还要看你的恢复情况,你的恢复情况自然就看你自身了,有的时候明明可以一周就出院的,告诉你禁食禁水,有的人还是板不住自己的这张嘴,最后反而开始埋怨医院了,这锅啊,医院不背也得背。其次,输液打针本就是“双刃剑”,让你减轻疼痛的同时也会对身体造成一定的损害,医院里是能少吃药就会尽量少开一些药,但是很多人呢还是觉得大夫不给自己好好看病,经常说怎么都不给我开药呢?攸宁在刚开始工作的时候真是在沟通问题上伤透了脑筋。最后,攸宁想普及一点,现在的制度很多都是责任制护理,有问题找您的责任护士,因为那才是最了解您情况的人,否则可能您问其他护士之后,收到的回复就是“不清楚”、“不知道”了,就像是在大街上随便找一个人问他:“我什么时候下班?”一样的道理。
说到底,很多时候还是沟通上出现了问题,因为如果有的问题今天我不写出来,有时候大家还真就是不知道,因为谁没事总往医院跑啊,谁没事去看医院的相关制度呢,所以啊,就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到医院了,医生护士说一遍注意事项患者没记住,这本来生病的时候心情就不好,再加上记不住医院的流程、手续就更恼火了;而我们工作人员呢,一天同样的话要说几十遍,不同的话也要说几十遍,有时候面临岁数大一些的患者呢,对一个人就要说个十几遍,到最后还是记不住,那咋办,该说还得说。记得前几天科里有个老师开玩笑说:“我啊,就想找一个不用说话的工作……”
所以有时候啊,当患者问我“听没听到”、“知不知道”的时候,我也真的想说:“我们和您说的注意事项,您都记住了吗?”
前几天和老妈聊天的时候,我才发现我妈竟然不知道熬夜会掉头发这件事,我妈可是什么病什么药都略通一点的人啊,这掉头发的事咋不知嘞?所以啊,攸宁打算借着自己这个平台,多和大家说说医院里的那些事儿,坐等下期,攸宁继续和您说事儿!
如果你也有故事,正巧也想和我分享,可以通过下方二维码与我联系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