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日的余晖,洒满了湖边的芦苇丛。在那莲叶接天,荷花映日间,我仿佛看见了一个步摇环佩的水中仙子,穿越历史的长空,盈盈而来。她,便是李清照。
于我来讲,生命中最美好的时光,莫过于在初晓的清晨趁着凉爽的风、或是迎着午后的阳光、亦或是伴着静谧的黄昏的夕阳。吟自己喜欢的诗词;听自己喜欢的音乐;微风拂过,庭院深锁,世间纷扰皆关在门外。煮一壶香茗,在一盏茶的光阴里,去找寻那个如梦幻一般的女子。
世人皆知李清照的词,将一个“愁”字抒写到淋漓尽致,以至于我们在读到那句“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时,仿佛还能看见那个国破家亡又流离失所、晚景凄凉得令人惋惜心痛的女子。
只是,我们也不会忘了,她在少年时那些欢快的时光:“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看,她在溪亭之中,醉饮而归。泛舟湖中,却忘了归路,小舟在波光粼粼的湖面上穿行。划出一道长长的水痕,在不知不觉间,迷途的小舟划到了莲花与荷叶的深处,莲叶间有鱼儿欢快的游来游去。童心大起的她奋起双桨,想要和鱼儿争渡,不曾想却惊起了那已经栖息的鸥鹭四处飞奔。
当时的李清照就是这般天真活泼开朗,也因这样的“无心之失”成就了这首传承千古的《如梦令》。
这首易安小词,一直都备受关注和讨论,那年藕花盛开,她划舟归去惊起一滩鸥鹭的画面也成了词坛一道最美的风景。
李清照是山东济南章丘人,而“溪亭”正是山东济南的名泉。它不仅是一眼泉水的名字,还是一个地名。所以这首词写的就是她在济南老家发生的事。
前几日,梅雪姐姐告诉我,她家离济南很近。我想,有一日如若去了的话,那定是可以相约,一起去寻那溪上漂游的船只画舫,在如水墨画般的风景中去寻觅这个词坛奇女子的踪迹。
李清照爱喝酒,也是众所皆知的,而且逢喝必醉,被后人称之为爱喝酒的“女汉子”。如今能读到的,她留存下的大约60首词当中,就有29首提到了酒和喝酒。
即便是这样,我想,这首词里的“沉醉”也并不是喝酒了的“沉醉”,而是一种精神上的“陶醉”。
有谁是天生喜爱嗜酒的呢?可是,在经历了国破家亡后的寄人篱下,还有那些接踵而至的遭际后,她只有在酒中才能暂时挣脱那些“欲语泪先流”的愁绪。
只是,酒醒夜阑时,回想起旧日里的欢乐时光又会是一种怎样的心痛?
我们每个人都曾有过年少,也或多或少总会有些轻狂之时,不在乎不理会世人讶异的目光,只是真性情的去做自己想做的事。
当读起这样情调欢快的词时,回望曾经那肆意挥洒过的青春,终只有感叹“绿杨芳草长亭路,年少抛人容易去”的无奈。
我清楚的记得十五年前与挚友一起去爬白云山。当时是晚上,说好的只是爬上去看了夜景就下山来的,就这样一路的欢笑嬉闹着来到了山顶。
犹记得当时站在山顶时,那种油然而生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豪情;也忘不了那种感觉“举头红日近,回首白云低”的欣喜。让我不自主的,便从山顶夜景想到了山顶日出,于是贪婪着美景而守到了天亮,累,便都忘记了。
而今,岁月匆匆,故人四散,当读到这首词时,忽然间就感觉那冰冷的铅字似乎都有了生命。那些文字好像都是欢乐的,它们在轻盈的舞蹈,当船桨溅起水花的那一刹那。整个世界仿佛都是她的。如果她没有喝醉,她必然还是那个端庄娴静的女子。
只是,她仍然给我们展现了她最本真的这一面。她如此的童心未泯却又如此的无拘无束,她爱酒、爱花、亦爱这春光灿烂的人生。
她不会强颜欢笑,她亦不会故作愁容,她敢言敢爱亦敢恨。
看她写的《词论》,年仅二十岁的她就敢指正当时早已名满天下的词坛大家之失;对于贵为宰相、权势熏天的公公,她亦能愤而怼之以“炙手可热心可寒”这样言辞激烈的句子。
然而她毕竟有着女儿家的情怀。她也害怕“甚霎儿晴,霎儿雨,霎儿风,”她亦有着一颗玲珑剔透而又敏感多情的女儿心。
如果没有后来的连番遭难,那藕花深处,那溪亭日暮下荡舟晚归的女孩,才是她应有的生活。
只是那年花开,花又落,世事纷纭。词坛从此多了一个大家,历史上走来一个乱世的美神。幸好还有这首《如梦令》记下了那个那年花开的女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