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80-90年代,中国曾经兴起过乡土与怀旧题材电影热。
那时的《红高粱》《大红灯笼高高挂》《菊豆》《秋菊打官司》《活着》等作品,获得了国内外一致赞誉。
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国内主流影视作品开始把创作视角瞄准北上广深等一二线城市,大量演绎城市喜怒哀乐的影视作品相继出现。
遗憾的是已经很少有创作者,愿意将创作视角下沉至三四线小城市。
很多值得挖掘的爱恨嗔痴故事,很大概率会在岁月流逝中不断埋没。
2017中国上映了一部张艾嘉执导并主演的电影《相爱相亲》。
她将这部电影的主要叙事场景下沉至被忽视的三四线小城市,甚至回归淳朴原始的乡村,讲述了一个与城市视角截然不同的故事。
中学老师岳慧英(张艾嘉饰演)在母亲淑惠弥留之际,看到她眼中的不舍,心中一直都有一个执念:
将父亲岳子福的坟墓从老家迁至目前所居的城市中,让父母得以合葬。
但这个想法看似美好,等真正要把父亲的墓迁走,却发现困难重重。
原来她母亲淑惠与父亲岳子福结婚时,她父亲真正的原配依然在乡村留守。
这么多年都过去了,岳子福与母亲淑惠已经双双作古,原配老太太仍然活着,岳慧英心中的执念一日不平,那就一日不得安宁。
于是找来丈夫和女儿薇薇,到乡下去看望年迈的“阿祖”,了解到她的真实想法,阿祖岳曾氏不肯放弃丈夫的墓。
故意趁岳慧英找人来迁坟时趴在墓地上,不让任何人靠近。
一来二去,她想让父亲与母亲合葬的想法就不得不搁置,岳慧英为了继续办成此事,只好通过给母亲与父亲补办结婚证合法迁坟。
就在她为了准备证明资料东奔西跑时,女儿薇薇也没有让她省心。
薇薇将上次迁坟拍摄的视频放给电视台的同事们取乐,她的主管Amy姐觉得这是一个不错的热点素材。
就让薇薇和同事们再一次来到阿祖生活的乡村,想采访她与丈夫的故事。
阿祖误以为她们也是来迁走亡夫的坟墓,对着来采访的主持人一通乱拧。
薇薇一众人虽然吃了闭门羹,却对这个“阿祖”更加好奇,她索性带着摄像机搬到阿祖家住下。
岳曾氏对这个没有血缘关系的外孙女薇薇一无所知,更是直接把薇薇关在门外不让进屋。
暴雨来临的夜晚,她最终还是心疼在外淋雨的薇薇,同意她进屋避雨,怕薇薇感冒还给她烧了洗澡水,准备了换洗衣物。
随着与岳曾氏的进一步接触,薇薇一开始的“猎奇”心理发生变化,她越发心疼这位等了丈夫一辈子的阿祖。
与此同时岳慧英也补办好了父母的结婚证,她决定起诉岳曾氏。
阿祖岳曾氏为了保住丈夫的坟墓,在薇薇男朋友阿达的陪伴下,来到《真相真不真》节目组,与岳慧英当场对峙……
这部电影通过对家长里短、婚姻关系、媒体道德、社会现象等因素的探讨批判,以三代女性不同爱情理念的互相碰撞。
带领观众重新解读了几十年来的爱情价值观变迁,展现了现代人在城市化进程中所呈现的情感归属与关系纠纷!
上映至今豆瓣评分仍保持在8.4分以上,从国内电影普遍质量来看,已经是一部不可多得的高分剧情片了。
接下来我将结合影片具体内容,从人物设定,场景音乐运用,以及主题立意等方面,带领大家对这部电影进行赏析解读!
人物设定
以三代女性视角,展示现代爱情价值变迁
老一代(1930-1950)世事颠簸,一生够爱几人
阿祖岳曾氏,戊辰年腊月生,祖籍湖南江永县,17岁嫁入岳家,她没有自己的名字,出嫁后依照惯例,冠上夫姓被写入族谱,称作“某某氏”。
和上世纪三十四年代的女子一样,阿祖生存在动荡不安的时代,连男人都不能保证可以安稳活着。
更何况是一个几岁丧父的女子,她没办法左右自己的命运,嫁人可能是唯一在乱世活着的机会,她就这样来到岳家。
婚后不到半年,村里就缺粮闹饥荒,丈夫岳子福为了给家里谋生计,孤身一人到城里去打工。
岳曾氏从此再也没有见过丈夫,直到1996年丈夫去世,她才从抬回来的棺材知道,岳子福已经去世了。
电影中阿祖拿出岳子福亲手书写的信递给薇薇看,信中的所有内容都是以问候家人和报平安为主。
唯有一封信中岳子福多寄了5块钱,让岳曾氏去做一套衣服,这封信成为阿祖最珍爱的一封信:这是丈夫爱她的别样表达。
但是在岳慧英的眼中,她的母亲淑惠与父亲岳子福才是互相恩爱的夫妻。
两人多年的互信,亲昵的称呼也使得岳子福与淑惠相爱的真实性得到证实。
也许在岳子福眼中,曾氏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他为了不违背孝道伦理,只能继续养着老宅中的原配妻子;
淑惠是他这一生唯一自由爱上的人,爱意促使他在城市中又组成了新的家庭,生儿育女。
不论怎么说,岳子福都相当于伤害了两个女人。
曾氏终其一生只是一个得不到丈夫爱意,守着贞节牌坊过日子的可怜女人;
而对于淑惠来说,丈夫未离婚而再娶,她的身份名不正言不顺,这一生她可能都对自己的身份耿耿于怀。
两个女人无法改变时代,却不约而同以自己的方式,爱着同一个男人。
中一代(1960-1980)反传统的集体主义“自由恋爱”
岳慧英是典型的60-70年代成长起来的人,她身上有很多同时代人的特征—鲜明的“集体主义”色彩人格:
看重家庭,恪守习俗,践行孝道,在乎集体的共同利益。
但同时由于这一代人反封建反传统的思想,使得他们对爱情或人际关系,有着独立的判断与诉求,毫不掩饰实现个人价值理想。
集体主义爱情观的特点是以集体利益或国家利益为价值取向,与建设国家相联系,忽视个人感情,呈现单一性。主要表现为: 青年在追求爱情时, 把爱情与报效祖国的追求联系在一起, 并把集体利益放在首位, 而把个人利益放在第二位。
《当代中国青年爱情观的变迁》戚杰强, 谭燕瑜
岳慧英作为当时香饽饽一样的知识分子,并没有遵循父母的意见,与门户相当的男人结婚,而是选择了学历和身份样样都不如她的——尹孝平。
为此她不得不替当兵的对象照顾父母获得好感,在对象归来后还要以一己之力,劝说父母接受他。
按照现代视角,人民教师与人民子弟兵结合,这种“自由恋爱”的精神,极其符合当时整个时代“又红又专”择偶大趋势。
这一时期青年人的爱情,是与祖国的建设抱负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如“为四化发明创造作贡献”。女孩子喜欢的男孩首先是能够为四化做贡献, 然后是感情要专一。所以军人、劳模和工人是标准的理想对象。而男孩子们不仅追 求女孩子的漂亮, 更看重她们的“又红又专” (即有正确的政治立场, 高尚的情操以及掌握过硬的知识)。
《当代中国青年爱情观的变迁》戚杰强, 谭燕瑜
岳慧英与丈夫尹孝平的感情,不只是携手相伴多年的夫妻,还是有共同语言的亲密战友。
当这一关系被王太太打破时,她的歇斯底里就显得很正常。
很多人都在说中年夫妻是最难的,因为爱情退散后,互相的厌倦与日俱增:
尹孝平为了教王太太练车冷落了她,岳慧英心中惆怅难受,他开着新车去接她,岳慧英的委屈才爆发,哭着说出这样一番话:
“我做了一个梦,我梦到一个男人的脸,却怎么也想不起来他是谁,后来我才想到,那是你年轻的时候!”
实际上中年未必不能保持爱情,我反倒认为,当生活的激情退却,真正的爱意才开始涌现。
这一代人的爱情从反抗传统开始,必然要以反对平淡而结束。
岳慧英最终还是尊重内心渴望,与丈夫一起驱车环游全国!
新一代(1980-2020)新时代的“多元恋爱观”
薇薇与男友阿达所代表的就是新一代青年,由于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发展,新一代青年更容易与外部世界联系以及交换信息。
前所未有的开放与自由,也培养出这一代人的基本价值观:
以个人利益为导向,崇尚自由,强调个人价值,拥有较前卫的爱情价值观。
不喜欢受到父辈的约束与管教,意图挣脱旧有原生家庭,建立个人社交关系。
这种个人主义爱情观主要表现为:青年在追求爱情时, 以个人利益为价值取向, 把个人情感放在第一位, 而把集体利益放在第二位。这种个人主义爱情观由于以个人不同的感受来定义 爱情, 所以呈现出多元性特征。
《当代中国青年爱情观的变迁》戚杰强, 谭燕瑜
薇薇毫不避讳对阿达的喜爱,当街与男友索吻,在冲动下更是偷偷拿着户口本去民政局扯证。
无论是为了采访阿祖搬进老屋共同吃住,还是对外公岳子福伤害两个女人的责怪。
她所做的一切都可以概况为“反父权、反权威、反保守”。
在与男友阿达相处时,她心中又产生了对旧时婚姻的向往——不希望阿达对以前的女性朋友过于殷勤。
这种价值认知与行为相脱轨的矛盾对立,其实也是现代年轻一代认知的缩影:
当社会信息池中的信息足够多,人所接受的信息,反而会让我们开始怀疑信息本身是否正确。
停滞不前显然不是年轻人的风格,于是我们每个人都在迷茫中求知,在探索中前进……
也即是说,薇薇渴望爱,却不懂得什么是爱,等她探索完了,阿达已经走远!
音乐运用
不同场景音乐对人物的烘托
谭维维的《陌上花开》,崔健的《花房姑娘》,黄家驹的《海阔天空》。
虽然电影中的配乐很少,但每一个歌曲,都使电影的气氛渲染恰到好处,并紧贴三个时代的怀旧氛围。
《陌上花开》&姥姥岳曾氏
对着陌生的脸表达最熟悉的爱
岳曾氏与岳慧英在节目对峙后回到家中,她要求看看岳慧英的母亲。没想到人生第一次看到丈夫其他的女人,竟然是瞻仰她的遗像。
老太太踩在凳子上吃力得伸着脖子,她看着丈夫的遗像,却像是看着一个陌生人。
她已经几十年没有见过他,岳子福早就不是年轻时候的模样,岳曾氏差点不敢认丈夫。
为了圆姥姥的梦想,薇薇把岳曾氏与岳子福的照片PS到一起,希望给姥姥一些宽慰。
这张照片寄到她手里时正在下雨,岳曾氏把信封顶在头上挡雨,一路小跑到老屋。
回家后,她发现信封已经被雨水打湿,照片破损起皮,岳曾氏湿着头发再怎么仔细看,也看不清丈夫的脸。
这一首歌在谭维维磁性而丰富的嗓音里,唱出了岳曾氏的落寞与孤寂:
她哭着摩挲破碎着的照片,是她与丈夫唯一的合照,在痛心没能留住丈夫的身体之余,现在连关于岳子福的记忆也都模糊了。
对于她来说,对着陌生的脸表达最熟悉的爱,是最真实的写照。
姥姥不得已用“从一而终”和“贞洁牌坊”成全自己,这一生她都在对岳子福的期盼渡过。
当看到丈夫与淑惠满墙欢声笑语的照片,她终于明白:丈夫真的不爱自己!
但我们不能去批判她太迂腐被规矩束缚,丈夫离开她时她原本是有机会再嫁的。
只不过为了履行对丈夫岳子福的承诺,她选择留在老宅照顾父母,养老送终。
岳子福多寄的5元钱做的“袄”,成为她一生坚守的寄托,也从人身到心理困住了她一辈子!
《花房姑娘》&岳慧英
当失控剧增,唯有声嘶力竭呐喊
岳慧英与尹孝平第一次听到这首歌,是在二十年前的火车车厢,当时她们计划着等两个人都退休了就开着车环游中国。
可二十几年过去了,她们的爱情却被生活消磨得变了模样,明明彼此相爱却互相沉默不语。
电影结局尹孝平在新买的车上重新播放这首歌,对于观众来说这是一首很经典的怀旧歌曲,旋律响起,就是昨日重现追忆年华。
岳慧英听到尹孝平对她说这些年受了那么多委屈,她的眼泪终于决堤,此刻她又变回年轻时那个腼腆女孩。
在我看来,《花房姑娘》蕴含的是80年代社会分层的焦虑与压抑环境的反抗,当爱情与理想不可兼得时,也许只剩下声嘶力竭的呐喊。
55岁以后,她再也不能到学校教书,她的职业生涯不可控地走向衰落;
与此同时,丈夫尹孝平对她也不再充满爱意,她逐渐感受到两个人之间,无法挽回的沉默与疏离感;
当女儿薇薇咆哮着指责她没资格干预她的生活,扬言要搬出家里独住时,她又一次面对亲情失控。
人到中年,她的职业、爱情、亲情、人际关系接连失控。
岳慧英在车上声嘶力竭发出了沉默数年的呐喊,这是独属于他们的音乐,是他们的和解!
《海阔天空》&尹薇薇
原谅我一生放纵不羁爱自由
薇薇去酒吧找男友阿达时,他在舞台上演唱的就是这一首《海阔天空》。
演出结束后薇薇觉得阿达有点不高兴,一问才知道这首歌已经唱过很多遍了。
阿达在舞台上演唱《海阔天空》,却连演唱的自由都得不到,不知道这是不是影片的灰色幽默。
但无论如何,阿达也是新时代中敢于追求梦想的一批“弄潮人。”
爱情最能蛊惑人心,却拴不住人心,能拴住人心的只有理想。
阿达或许会为薇薇停留一时半刻,但他的理想是到北京闯荡,迟早要与薇薇分道扬镳。
薇薇与同时代的年轻人一样,忙着反抗父母,搬出原生家庭,显示自己的特立独行,到头来却发现父母从来没有阻拦过她任何事。
电影结局薇薇又搬回家中,对原生家庭达成了某种和解,父母和她都没有赢,她从未认输也从未妥协。
当叛逆权威裹挟年少轻狂,我们到底还剩下多少理智,给真实的自己!
影片立意
价值观碰撞下的反思
影片最后的结局很有意思:岳曾氏瞒着岳慧英,托村中的年轻人将丈夫的棺材迁出,看着已是枯骨的丈夫,她轻轻说了一句“我不要你了”。
而岳慧英也默契般的祭拜了母亲,抱着骨灰坛想送母亲到乡下与父亲团聚,之后影片结束。
这段开放式结局里,岳慧英和阿祖岳曾氏在频繁过招中,我们得以看到岳子福的不同的人生形象:
他对岳曾氏代表的老宅之责任,和淑惠代表的新家之爱护,借薇薇的视角看到的矛盾薄凉。
我更倾向于解读得更深一些: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类对人际关系与情感需求不断升级,从旧时代到新时代的爱情观都在不断蜕变演化。
在追求爱情的道路上,我们可以像阿祖似的“挚爱一人”,用一生来守护诺言履行承诺;
也可以像岳慧英,面对自己喜爱的情郎,勇敢走出传统约束,把握个人爱情;
或者可以如薇薇一般,尊重自己内心的选择,摆脱身份、地位、权力的桎梏,自由表达爱情。
电影用一场故事,将“旧时代爱情观”、“集体主义爱情观”、“新时代多元爱情观”平行展示出来给观者,让我们可以看到不同时代观念的激烈碰撞。
总结
总之,爱情一直以来都是文艺作品的主角,从梁祝到西厢记,从卓文君到梁红玉,相爱的人总会以自己的方式守护爱情。
这部电影可贵之处就在于摒弃眼花缭乱的剪辑方式、奢华的服化道、刻意煽情台词,以一种愉悦舒服的方式,将一家三代女性对婚姻爱情故事娓娓道来。
电影中对不同时代女性情感的处理,使得电影有一种质朴归真的纯粹感,绝对是华语值得一看的佳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