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宿制的乡村学校,于老师来讲是比较痛苦的,主要是早晚班,必须要老师蹲点辅导,这是一件比较痛苦的事情,当早班意味着要在学校住宿。这一点好像特别难受,主要是学生怎么教都是无济于事,会耗尽老师所有的精力,到最后根本回归到零,这就是真真切切的现实,这种状况持续了近二十年,我在此呆了也近这么久。有人说,你老师肯定多少有jintie,现实几乎是不可想象,低得可怜。
义务教育阶段如果能摒弃早晚班,对当老师来讲,有点像上班的样子,至少要好于现在的满身疲惫感。很多年满脑子就是一个劲想跳出现所处的学校,这里人和这里的环境,呆此久矣人已变得滞笨,处境令人无法想象。
要锚定目标,真正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比如备考,课题研究,优质课比赛之类的等有深入价值的事,至于日常,心中做到有数即可。
说的令人振奋的事,昨晚刘老师进行了本学期的第三次授课前,赵老师作了一次分享,主题是“散逸的过往圆不了一个混沌的梦”,给我的感觉是真诚、真切、真实,用赵老师的话,做得就是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但这些小事,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就不得了,难得不是一次行动,而是经年累月的坚持,不是看到了希望就坚持,而是坚持做下来,佳绩就如期而入了。让大家看到了作为一线老师的发展路径,通过写作让自己的生命不断丰盈起来,过往的点滴串联起来也是如此有价值。一路走来,赵老师就是“专业写作,专业阅读,专业交往”有力践行者,成就了学生,也收获自身的成长,可以说,赵老师就在我们的身边,也是大家的学习榜样。
尔后,刘老师的第三次授课开讲,刘老师重点分享了几个教学案例,给我印象最深是“人民教育家”于漪的《往事依依》这篇文章,此文也是2024年秋新入选的七年级课文,从题目就格外亲切,特别有中国人的人情味和温暖感。刘老师对这篇文章解读落实到语言运用这个点,从文中撷取了大量的四字词语来引导学生齐读,熟读词语就是对母语文化最好的传承,入脑入心,学生自会在学习加以运用。在梳理文本中,刘老师集中罗列作者回顾了哪些往事?从随意、散乱的列举,到四字概括;“依依”又体现在哪些地方,七字概括,无不体现教师本人的炼字功夫,也给学生传递一种良好的语言规范使用的概括能力,语文课,就是在语言文字上下功夫,怎样教,我觉得都不为过。这一节让我受益匪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