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兵读书《课程的逻辑》读书笔记之一
课程设置的需求共性:价值至上
卫兵读书
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课程设置很重要,这已是人们的共识;但设置什么样的课程,却一直没有达成共识,现实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一所学校和教师各抒己见,不同学校和老师也各不相同,教育主管部门、教育专家、普通教师的认识也大相径庭!这导致目前各所学校的课程有很大的不同。
有不同,才会有个性。有个性,才会有特色。有特色,才会比较。有比较,才会有优劣。有优劣。有优劣,才需要化劣为优。需要化劣为优,就促使我们去探寻课程设置的需求共性!
共性是什么呢?近来读钟启泉教授的著作《课程的逻辑》第一章《论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价值转型》,我们试图去探究这共性:
1.要以培养学生健全的个性和完整的人格为己任,努力构建求得每一位学生发展的课程体系;
2.走出知识传授的目标取向,确立培养“整体的人”的课程目标;
3.破除书本知识的桎梏,构筑具有生活意义的课程内容;
4.摆脱被知识奴役的窘境,恢复学生个体在知识生成中的合法身份,即注重学生在课程实践活动过程中自主、合作、探究的课程学习方式;
5.改变学校个性缺失的现实,创建富有个性的学校文化,即让校本课程作为学校文化的载体之一而熠熠生辉。
为什么要有这些共性呢?因为每一位学生作为一个“整体的人”的存在和发展,需要有这些课程设置做保障!个体的人的存在是一个整体性的存在,包含人的身体、情感和精神的和谐发展,人的生活是人与世界的交往,包括人与人、自然、社会的交往。所以,课程体系必须兼顾一个个体人的这些共性需求。否则,“整体的人”就会人性支离,被边际化、产生质的断裂、甚至被完全异化,成为单向度的人。
就高中课程设置价值取向的共性而言:我们要做的是:
1.从学生与自我、与他人和社会、与自然三大关系规划培养目标,注重全面性、兼顾性;这是国家课程设置需要顶层设计的!
2.突破学科疆域的束缚,强调向学生的生活和经验回归,把自然、社会和自我作为课程开发的基本来源,注重生活性、实践性;这是学校课程实施需要大力推进的!
3.寻求个人理解的知识建构,课程体系必须建构知识和人之间的一种整体的意义关联、使之对个人的成长和发展产生意义,注重过程性、生成性;这是学生课程学习需要主动参与、探究、思考的!
4.创建富有个性的学校文化,大力推进课程与教学最深层次的改革,着力解决课程改革的核心课题,注重再生性、开放性;这是学校、教师、学生、家长、社会需要通力合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