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4.21 忌冷漠

01

著名心理学家荣格离世前跟弟子说:

你连想改变别人的念头都不要有。作为老师要学习像太阳一样,只是发出光和热,每个人接收阳光的反应有所不同,有人觉得刺眼,有人觉得温暖,有人甚至躲开阳光。

这是近期最喜欢的一段话,我们总是因为人与人之间的不同需要去理解、反思,总是觉得自己的角度是正确的,也只能从自己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别人的角度我们怎么知道?“为什么他不改变,凭什么要我改变?”

哎,慢慢就会懂得,我们能改变的唯有自己,“你连想改变别人的念头都不要有”“只管散发自己的光和热”,就算做到这样,散发了阳光,也有人觉得是刺眼进而躲避。短短一段话,感触颇深。

黑暗的时刻,没有阳光,也不希望有阳光出现,都是刺眼的存在……就想毁灭全世界!只有自己慢慢的内心深处真正心向阳光,才会去接受那份温暖和微热。与他人也是如此,只管散发自己的即可,切莫强求。遇到不喜欢的人,远离即可,强求面对逃不过自己的内心,抗拒心累,逃得远远地!

02

听郦波教授讲《阳明心学》——“最爱是讲学”。路上听的坏处是有些精彩的点没法及时做好记录,回头再听一遍也没动力;好处是知道听过即逝懂得了珍惜就会非常专注,结束时仔细梳理过滤后,留在脑中的是自己真正记住的东西。今日份触动思考:

“世人多巧,心茫茫然”。听到这句话,心中一炸,是提到王阳明的学生问阳明,“老师你说做事我们要贵以专——贵以精——贵以正”,我不就是这么做的吗?我从小专心与棋艺,后来为了考取功名开始精于诗词文章,成就也很不错,我现在立志当圣人,可是我又不舍得放下那些爱好,当圣人也找不到门路,心中越来越迷茫,怎么回事?”(大致是这样,记得不是很清楚)

阳明回答“你说的这些唯有当圣贤,算得上是‘正’,其他的不是‘专’和‘精’,你那只是‘术’、‘技’而已,而非‘道’。”哇塞,这段话有点惊到,虽然我还不能完全领悟,但在似懂非懂间,仿佛感觉到了人的追求为什么走上了“邪路 歪路”?其实,确切的说应该是将“技、术”之道当做了真正的“道”,或者说,本就没有追求“道”的意愿。相信我会在不断实践成长中体悟到这个点的。

其实,这不就是我们现在的人普遍存在的问题吗?越来越的技艺,多才多艺,“技多不压身”,工具越来越多,各种现代化的东西琳琅满目,一只手机就可以将我们完全捆住。看到一则有趣的文章,讲什么猫狗猪思维的,“改变偷盗行为的,不是警察,而是手机+支付宝!”“改变xxx的,不是xxx,而是……”

社会现代化了,我们的心呢?为什么越来越多的人感到越来越迷茫了?咱们慢慢体悟慢慢寻找答案吧。

②陆九渊:“我心即宇宙,宇宙即我心”。讲到陆王心学与朱熹的理学,“格物致知”,郦波教授讲得特别有感触的一段。

我们现在的小学生,就在走“格物致知”的路线,把所有的知识一点一滴、一个一个的格物从而致知,结果呢?是不是越学越迷茫?是不是最后的学习兴趣都没了?朱熹的格物致知最后也许会导致什么问题呢?会出现言语的巨人、行动的矮子。

而陆王心学倡导的心学,“心外无物”,首先强调倡导的是以“人”为本,做一个大写的人。因此这个德育教育非常重要,德育为先。

③很有趣的一个段子:几百年来的程朱理学作为官方学问,王阳明这个小子胆子这么肥,居然公然反对,好你个王阳明,行,既然你的思想这么深远,那就有多远滚多远吧……结果,又被动了,派到南京当了个“副的弼马温”。哈哈!

03

501班的宝贝们,我来啦……

疫情后的第一节课,强势让学生们对我表白,哈哈 

口罩带着不怕,咱们一起创造各种打招呼的手势,没有问候、没有互动……多么伤心寂寞又冰冷啊,勇敢亮出你们的独特手势,让我知道是501班的小可爱!啦啦啦

结语

又是起舞的一天,将笑容和温暖带给了孩子们……听着隔屏如面的问候,起承转合中为起舞的一天奏上了美妙一曲!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