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马到自行车、汽车,甚至以后的飞行器,便捷的交通让人们更容易找到自己的“同好”,让很多“小众”可以发出自己的声音,形成更丰富的多样性。从亿万人中找同好,比万人中概率要大的多,为什么您觉得社区更好呢?
这是两种截然不同的组织方式吧。一种是跨地域的,tag式的聚集,也就是所谓长尾呗。
而长尾之所以能够形成聚集,它必然要付出两个代价,一是简化,只及一点,不及其余。你参加个鸭嘴兽保护小组,那就只谈鸭嘴兽,别的不能谈。二是距离,通过网络找到的小众同好,必然是相距遥远的。这种不见面、在别人面前把自己简化成一个鸭嘴兽爱好者的社交,有什么质量可言呢?当然,你可以说我还可以再弄个小熊猫,弄个金丝猴。我屁股上绑个扫把,搞好多根长尾。
这种在屁股后面绑扫把的路数,是不是线下社交的有效替代呢?好象并不是。不是说上网时间越长的人越容易孤独和抑郁么?
还有,咱们稍微动用一点数学知识就能明白。参加80个长尾小组,与和80个个体产生交互的场景,完全不在一个数量级上。城市最大的财富和魅力,正在于它为人与人之间提供了贴近性。互联网普及后,城市萎缩了吗?交通需求降低了吗?并没有,反而增长了。
所以和你想的正相反,网络基于同样兴趣的tag式交互,它的害处恰恰是降低了人际交往的多样性和丰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