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说不能有贪心呢?洛克菲勒这局话说的我都不会了。是不是因为中国文化老是提知足常乐,所以大部分人都觉得贪婪是可耻的?这种观点冲击,我觉得好新奇,我从来没有贪了也没有不好。说起来,那就得说说历史上有名的大贪官和珅,贪到最后被杀了头。胡雪岩也是劝荐人们不可以贪,不能唯利是图。但是西方人就完全不一样,犹太人作为世界上,乃至历史上都是有钱的民族,他们的塔木德一书中并没有约束道德,反正是什么钱都可以赚,手段之一,钱生钱放高利贷。东西方文化的碰撞,该怎么选呢!
这封信,洛克菲勒认为,没有一个社会不是建立在贪婪之上。那些要诋毁我的人,看似道德的守望者,他们有谁不想独占自己拥有的东西?有谁不想掌控所有好的东西?有谁不想控制每个人都需要的一切?虚伪的人总是那么多。我们难道被道德束缚了吗?左思右想,我觉得应该是能力的问题,能力差的人会非议有钱人,我觉得我们就是被这些能力差的人所说的舆论所束缚。有些有钱的人也会告诉你,做人不能太贪,比如胡雪岩。因为这封信是洛克菲勒写给他儿子的,他总不会害他的儿子吧?财富在一个社会里面是一个定数,你拥有的多了,别人就会少。人人都贪的话,没有人可以拥有大部分财富。所以虚伪的人太多,有钱的人也深知财富的分配问题,告诉别人一个谎言,从而不要和自己竞争财富。
“贪婪没有什么不好,我认为贪婪是件好事,人人都可以贪婪。从贪婪开始,才会有希望!”这是洛克菲勒在商学院的老师告诉他的,因为这句话也改变了他的命运。贪婪这个词在中文里是个贬义词,但是英文就不一定了。要知道人在不满意当下的生活状态,他的希望的一切都可以称为贪婪。那么这个贪婪一词就有了新的揭示。古代君王应该是最有钱的人,他们愚弄百姓,告诉他们安于现状,不要贪婪,贪婪的人会不得好死。穷人不会想那么多,他们也厌恶有钱人。有钱人和穷人一拍即合,都认为贪婪是可耻的。但是他们心中的目的却是不同的。有钱人不希望出现竞争者,穷人只是在发泄对富人的不满。
我们都处在一个贪婪的世界之中,爸爸认为使用贪婪较使用抱负更纯朴。纯朴是灵魂中一种正直无私的素质,它与真诚不同,比真诚更高尚。(这段话也说明了我的猜想是对的),贪婪一词可以换成抱负。人应该要有远大的抱负,这是符合我们中华文化的。洛克菲勒直接接受了自己的贪婪,并不会虚伪的把贪婪换成抱负。
(我的儿子,命运要由自己去开创,真心希望的东西一定要想方设法去得到。成功与失败的间距并不像人们想象的那么在仅仅是一念而已,那就是看谁有强烈的贪婪,谁具有这种力量,谁就能焕发并施展出自己的全部力量,尽力而为,超越自己。爸爸每一个前进的步伐都能让爸爸感受到贪婪的力量!贪婪不仅能让一个人的能力发挥到极致,也逼得他献出一切,排除所有障碍,全速前进。)读到这一段,我可以肯定,这是文化差异的问题。中文可以用更多褒义词来替换这里的贪婪。你想拥有就被称之为贪婪,这肯定不合适的。你热爱的事物被称之为贪婪,这肯定也不合适。你非常爱一个人被称之为贪婪,这更能说明英文的局限性。想到这里就更可以更清楚的理解洛克菲勒先生的意思。
这封信中所说的贪婪,由于文化差异,并不能翻译的非常准确。如果我只看一遍,我也会觉得平淡无奇,读书要读细,表面上的意思也许并不能真正理解作者想表达的东西。
我是玉树,用生活所感而读书,用读书所得去更好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