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评书落泪,替古人操心。
读三国的人,多半认为何进是个大笨蛋:明明手里握着军权,为什么要听从袁绍的馊主意,召集天下诸侯进京,去对付那些个手无缚鸡之力的宦官呢?
当时也有人劝何进:“今将军总皇威,握兵要,龙骧虎步,高下在心,此犹鼓洪炉燎毛发耳。夫违经合道,天人所顺,而反委释利器,更征外助。大兵聚会,强者为雄,所谓倒持干戈,授人以柄,功必不成,秖为乱阶。”这话是陈琳说的,意思只有一个:好牌都在你手里,爱怎么打就怎么打,完全没有必要请人来助拳。
陈琳说得在理,只不过何进有何进的苦衷——
何进以大将军之尊,与太傅袁隗一道参录尚书事,独揽朝中军政大权,要对付张让、段珪等“十常侍“,原本不是难事,甚至可以说是举手之劳。正如演义里曹操所说,“当除元恶,但付一狱吏足矣!”
可问题是,他的妹妹何太后不同意。
何太后显然没有意识到政治斗争的残酷性。东汉皇朝,自汉和帝用郑众诛杀窦氏以来,宦官和外戚,便成为了死对头。外戚依靠太后而掌权,宦官倚仗皇帝而逆袭。二者之间,你死我活,势不两立。
汉桓帝年间,大将军窦武想除掉宦官曹节、王甫等,窦太后摇摆不定,结果被曹节抢了先机。宦官们率先发动政变,逼迫窦武自杀,窦太后亦被迁于南宫。这是三十年前发生的事,正所谓殷鉴未远,对何太后却没有产生任何影响。何进曾向她请求,罢免所有宦官,改用郎官任事。这位年轻的寡妇竟然羞红了脸,恼怒地说:“先帝新弃天下,我奈何楚楚与士人对共事乎?”真不知道是该表扬她守妇道,还是批评她没见识。
不仅何太后不支持何进,何进的母亲舞阳君、弟弟何苗也不支持他。他们受了宦官的贿赂,反过来在何太后面前说何进的坏话:“大将军专杀左右,擅权以弱社稷。”言下之意,何进只是替自己打算,专断擅权,想把天子架空。
何太后当然不想任何人来抢儿子的权力,即便这个人是自己的哥哥。她一开始不相信,但是同样的话听得多了,加上又是如此亲近的人所说,渐渐便产生了怀疑。在何进与宦官之间的争斗中,即便不是站在宦官这边,至少也是对宦官产生了同情。
舞阳君是个农村来的老太太,不懂事便也罢了。何苗却是当过河南府尹,带兵讨伐过黄巾军(而且打了胜仗),官拜车骑将军,在朝中的地位仅次于何进。无论如何,他多少应该有些政治敏感性吧?
就算对政治不敏感,他也应该帮着自家人才对啊!
问题出在哪?出在何进的出身上。
演义中说何进是屠户出身,“因妹入宫为贵人,生皇子辩,遂立为皇后,进由是得权重任。”
《后汉书》也说何进“家本屠者”,但是对于何进与何太后的关系,有这么一句:“异母女弟选入掖庭为贵人,有宠于灵帝。”也就是说,何太后与何进并非一母所生,只不过是同父异母的兄妹。
这一句话很关键!
既然不是同胞兄妹,关系必然不会像同胞兄妹那么亲。
舞阳君也就不是何进的生母,而是名义上的母亲,所以《后汉书》才会特别写明:“太后母舞阳君及苗数受诸宦官赂遗。”可知何进的生母另有其人。
至于何苗,极有可能也是舞阳君所生。
舞阳君、何太后、何苗才是真正的一家人。对于他们来说,何进不过是外人。
那么,为什么何进反而成为了何家的代表,当上了大将军呢?理由很简单:他是家里的嫡长子,是大老婆生的。
古人极重嫡庶,屠户家里也不例外。
不难想像,当何太后未入宫之时,何进便是家里的老大。作为庶子的何苗,在他面前是抬不起头的。作为庶母的舞阳君,也不可能有什么地位。
何氏兄弟之间的矛盾,由来已久(不是乱猜,看看袁绍和袁术这对庶兄嫡弟的关系,便可推知一二)。到了政治斗争的关键时刻,舞阳君和何苗出来拆何进的台,一点都不奇怪。
因为这种微妙的关系,何进是不敢忤逆何太后的意思,擅自向宦官动手的。要知道,他的这场荣华富贵,都是托了何太后的福。
只要何太后对他有一点不满意,他立刻便会被打回原形。就算是诛杀了宦官,也不过是为何苗作嫁衣。
何进并不蠢。
黄巾起义的时候,马元义阴谋在洛阳起事,宫内宫外有千余人准备响应,包括皇帝身边的中常侍封憍与徐奉。如果不是何进处理及时,后果不堪设想。
汉灵帝驾崩之时,宦官蹇硕阴谋立王美人所生的皇子刘协为君。如果不是何进果断行动,拥兵自重,对宫内形成强大的压力,太子刘辨还不知道能不能够登上皇位。
袁绍、逄纪、何颙、荀攸等人都被何进收入账下,“与同腹心”,也说明何进颇得人心,有几个铁杆拥趸,而且质量还很高。
何进深知,要对付宦官,何太后是一道迈不过的坎。
和女人讲道理是没用的,尤其是何太后这样一个“性强忌”的女人。
在这个你死我活的关头,他必须采取非常的手段。
也就是袁绍给他献的一计:“多召四方猛将及诸豪杰,使并引兵向京城,以胁太后。”
注意,不是为了对付宦官,而是为了对付太后。
何进用的是恐吓之术:天下人都恨死了宦官,现在董卓等人带兵逼近京师,就是要向朝廷请愿铲除宦官。接下来会怎样,您看着办吧!
何进还命“武猛都尉丁原烧孟津,火照城中,皆以诛宦官为言。”可以说是效果很逼真了。
无奈,“太后犹不从。”
何太后已经对何进失去了信任,几乎是吃了秤砣铁了心要保护宦官。何苗也跳出来,劝何进赶紧收手。在这种情况下,何进听从袁绍的建议,恐吓升级:封袁绍为司隶校尉,许其纠察宦官,先斩后奏,并命“董卓等使驰驿上,欲进兵平乐观。”
何太后这才害怕起来,“悉罢中常侍小黄门,使还里舍,唯留进素所私人,以守省中。”
何进达到了他的目的:罢免宦官,将他们逐出宫廷。
这个时候他犯了一个错误:袁绍劝他乘胜追击,斩草除根,他没有答应。
不答应的原因,还是怕得罪何太后。
如果这件事就此结束,历史有可能要改写。从政治上讲,何进已经取得胜利,至少是阶段性的胜利。偏偏在这个时候,舞阳君又出来搞事了。
她去向何太后说情,把那些被罢免的宦官又诏至宫中值班。
这老太太,几乎是何进的死对头。
接下来的事情,便是宦官们设计将何进诱入宫中,斩于嘉德殿前了。
后来,袁绍兴兵为何进报仇,攻入宫中,见宦官就杀。“进素有仁恩,士卒皆流涕”。愤怒的士兵将何苗当作杀害何进的凶手,一并杀死——客观地说,一点也不冤。
至于何太后和舞阳君的下场,《后汉书》上也有交代:“董卓遂废帝,又迫杀太后,杀舞阳君,何氏遂亡,而汉室亦自此败乱。”
唉,你说这是闹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