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趋炎附势,权贵横道的年代,以清高狷介之德鹤立于鸡群的陶渊明是孤独的。
本有着“大济于苍生”之志陶渊明,不幸出生在动乱溃败的岁月里。奸人当道贤人危,秉执清莲的他始终不愿附庸为权贵的奴辈,一腔报国之情终化为泡影。
叹往昔清明盛世,才尽其能,忆当年猛志四海,叱咤风云。而如今,已入不惑之年的陶渊明唯有归园隐居,乐天安道,饮酒赏菊,聊以自慰。“永恒”在他的笔下已经超越了物质存在的桎梏,转化为精神的永生。
先人已逝,可是他那“不为五斗米折腰”的精神薪火相传;盛年不再,可是他在人生价值与社会价值之间找到了微妙的平衡点。在诗歌里,陶渊明以另一种方式存活,在他那淡泊高尚的精神里获得永恒。
时光如细沙般滑过,东流之水不可复西,在孤独诗人的心中,感受变得格外细腻。时间分外无情——盛年不再来,一日难再晨。一首《杂诗》便应运而生。
人生无根蒂,飘如陌上尘。
分散随风转,此已非常身。
落地为兄弟,何必骨肉亲。
得欢当作乐,斗酒聚比邻。
盛年不再来,一日难再晨。
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
译文
人生在世就如无根之木、无蒂之花,又好似大路上随风飘转的尘土。
生命随风飘转,人生历尽了艰难,人们都已不再是最初的样子了。
来到这个世界上的都应该成为兄弟,又何必在乎骨肉之亲呢?
遇到高兴的事就应当作乐,有酒就要邀请近邻一起畅饮。
美好的青春岁月一旦过去便不会再重来,一天之中永远看不到第二次日出。
应当趁年富力强之时勉励自己努力奋斗,光阴流逝,并不等待人。
绝望之于虚妄,等同于希望。他并没有一味地迷失在感伤忧愁中,他懂得理解,也学会俯视。在意识到岁月不待人的残酷事实后,他由感奋发,决定把握当下拥有的,在悲凉的路上栽培出馥郁的生命之花。这样的诗句,既是勉励自己也是警示世人。
面对命运不可把握的苍凉,他不曾回避也不一味沉浸在悲伤之中。
“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一句恰如与好友促膝长谈,朴实无华。丰富的人生哲理便深深嵌在这十字诗歌中,催人奋发,令人省思。
天涯海角,沧海桑田。肩负鸿鹄之志的陶渊明,徘徊在出仕与入仕之间,他想找到自己生命的坐标,亦想找到生命真正的价值所在。可是,在那个门阀世族独霸政坛的时代,家境贫困、没落的他所做的官职不过是祭酒、参军、县丞一类的芝麻小官,壮志不得伸展。
精神的绑架已让他忧愁焦心,物质的贫乏也像猛兽般向他扑来。但对他来说,更为恐惧和愤怒的其实是人格尊严的丧失。于是,就在他四十一岁那一年,仅上任八十余日,为官十余载的陶渊明便解印挂职而归,毅然离开了彭泽县令之位。
孔子有云:“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年少轻狂时不懂时间为何物,惶惶终日时不知春晨珍贵,唯有经历岁月沧桑,时光荏苒,蓦然回首才发现青春已经尘封为一段可望不可即的回忆。
不惑之年的他在田园自然中找到了归宿,“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固守寒庐,寄意自然,灵魂在这静谧中得到超凡脱俗的释放。在这里,他偶遇终其一生都在追求的人格独立与自由。
陶渊明是隐士精神的丰碑,以高风亮节的品质昭示了出淤泥而不染的人格形象。时代成就了他,他感动了千秋万代。
时间是生命存在的坐标,在岁月的经纬里,每一个生命都处于平等的位置。浩瀚天地里,茫茫宇宙间,你我虽无法决定生命的长度,却可以丰富生活的色彩。珍惜现在所拥有的美好,才是对生命最好的尊重。
人生一如弹指,顷刻不见江山华年。
微笑间,推杯换盏,早已满鬓斑白,盛年不再。酒酣人散,庭中剩下寂寞的背影。悲欢离合总是愁,唯有南山秋菊。陶渊明的身影折入书页,与那朵朵秋菊同在。翻开他的诗篇,一股扑面的菊香满溢出永恒的味道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