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三肴(3)
衙对舍,廪对庖。
玉磬[ qìng ]对金铙[ náo ]。
竹林对梅岭,起凤对腾蛟。鲛绡帐,兽锦袍。
露果对风梢。
扬州输橘柚,荆土贡菁[ jīng ]茅。断蛇埋地称孙叔,
渡蚁作桥识宋郊。好梦难成,蛩响阶前偏唧唧;
良朋远到,鸡声窗外正嘐嘐[ jiāo ]。
衙、舍:衙,旧时官舍之称。舍,居住的房子。
廪、庖:廪,粮仓。庖,厨房。
磬[ qìng ]:古代用玉石或金属制成的打击乐器。形状像曲尺,可悬挂在架上。数量不一,有单一的特磬,也有成组排列的编磬。
铙[ náo ]:铜制的打击乐器,一副两片,像锣,但中间隆起部分较小。《清史稿·卷一○一·铙歌乐地》:铙,笵铜为之,面径一尺二寸。中隆起,穿孔贯紃([ xún ],细带),左右合击。
竹林:晋朝的山涛、阮籍、嵇康、向秀、刘伶、阮咸、王戎等七人,崇尚老庄之学,轻视礼法,规避尘俗,常集于竹林之下,肆意酣畅,纵情清谈,故称为竹林七贤。
另:竹林七贤中的阮籍、阮咸为叔侄,后敬称人叔侄为竹林。《幼学琼林·卷二·叔侄类》:“竹林,叔侄之称。”
梅岭:秦统一全国,在大庾岭设关,名“横浦”,派兵戍守。西汉将军庾胜,奉汉武帝令统率大军戍守横浦关,以征战南越,为纪其功(或曰,其所建岭形似禀庾(粮仓)),故又称庾岭、大庾岭。宋嘉祐八年(1063),南安知军蔡挺筑关楼于其上,立石表云“梅关”。故大庾岭又称为梅岭。
唐宋之问《题大庾岭北驿》:明朝望乡处,应见岭头梅。
传说宋代有一英州(今英德市)司寇父女(佚名),都钟情梅花。司寇任满携女北归过梅岭,见岭上梅花衰败不堪,十分惋惜,当即捐俸补植三十本于道旁,并题诗于寺壁:滇江今日掌刑回,上得梅山不见梅。辍俸买栽三十树,清香留与雪中开。不久,司寇女随夫出任端州,过岭时见壁上题诗已污损不清,乃挥笔题原诗于故处。
起凤、腾蛟:像凤凰起舞,像蛟龙腾跃,用来形容文章神韵气势出众,文采超拔。
唐王勃《滕王阁序》:“腾蛟起凤,孟学士之词宗。”
鲛绡:绡,生丝,又指用生丝织的东西。鲛绡,传说中鲛人所织的丝绢、薄纱,入水不湿。
东晋史学家干宝《搜神记》:南海之外有鲛人,水居如鱼,不废织绩。其眼泣则能出珠。鲛人,古代神话传说中鱼尾人身的神秘生物。与西方神话中的美人鱼相似。
兽锦:绣有麟、豹一类野兽花纹的锦缎。
扬州输橘柚,荆土贡菁[ jīng ]茅:菁茅:香草名。茅的一种。古代祭祀时用以缩酒,也就是用成束的茅草来过滤酒中的糟粕,以提高酒精的纯度,使之成为可以飨神的清酒。
《尚书》有《禹贡》一篇,记述九州的山川土宜,提出扬州要贡赋桔柚,荆州要贡献菁茅。
《穀梁传·僖四年》桓公曰:“昭王南征不反,菁茅之贡不至,故周室不祭。”
断蛇埋地称孙叔:战国时楚国令尹孙叔敖幼时在路上看见一条两头蛇,把蛇打死埋了。回家后对母亲哭诉。母亲他,他说:“人们说遇到两头蛇的人一定要死,今天我遇到了。为了不至于让更多的人看见致死,我已经把它杀死并且埋掉了。”母亲安慰他:“我儿做了好事,天必报应。”后来孙叔敖果然做了楚国的令尹,施教导民,三月而楚大治。彼曾三得相而不喜,三去相而不悔,不以得失为意,史称循吏。
渡蚁作桥识宋郊:北宋宋郊在学堂读书时,堂前有蚁穴为雨水冲毁,他用竹子为蚂蚁搭了座小桥,让蚂蚁爬到了干燥的地方。一位僧人见了称赞道:“你救了很多生命,日后必会得到回报。”那一年考试,宋郊中了状元。
好梦难成,蛩响阶前偏唧唧:唧唧,形容虫鸣声。
唐王维《青雀歌》:犹胜黄雀争上下,唧唧空仓复若何。
唐李郢[ yǐng ]《宿杭州虚白堂诗》:秋月斜明虚白堂,寒蛩唧唧树苍苍。
宋岳飞《小重山》:昨夜寒蛩不住鸣,惊回千里梦,已三更。
良朋远到,鸡声窗外正嘐嘐[ jiāo ]:嘐,同胶,鸡鸣声。古民俗说,鸡叫客人到。《诗·郑风·风雨》:风雨萧萧,鸡鸣胶胶。既见君子,云胡不瘳([ chōu ],病愈)。
精读《笠翁对韵》,我是认真的!
三五字,九十对,展现的,是一幅幅绚烂神奇的自然画卷,是一场场广博生动的历史过往,是一首首欢快明丽的童声歌谣。
插上翅膀,煽动想象,飞扬遨游于这天地长河之间,诵读、理解,是愉悦的,记忆、背诵、默写,还是痛苦的……不过,锲而不舍,反复习练,终是会拿下了的。
没有童子功,只有下笨功夫,还能怎么办?
不贪多,一天一大组四小组78个字,90组,90天,挑战一下!
《笠翁对韵》简介及一东(1)(2)(3)
《笠翁对韵》二 冬(1)(2)(3)
《笠翁对韵》三 江(1)(2)
《笠翁对韵》四 支(1)(2)(3)(4)
《笠翁对韵》五 微(1)(2)(3)
《笠翁对韵》六 鱼(1)(2)(3)
《笠翁对韵》七 虞(1)(2)(3)(4)
《笠翁对韵》八 齐(1)(2)(3)
《笠翁对韵》九 佳(1)(2)(3)(4)
《笠翁对韵》十 灰(1)(2)(3)
《笠翁对韵》十一 真(1)(2)(3)
《笠翁对韵》十二 文(1)(2)(3)
《笠翁对韵》十三 元(1)(2)
《笠翁对韵》十四 寒(1)(2)(3)
《笠翁对韵》十五 删(1)(2)
《笠翁对韵•卷二》一 先(1)(2)(3)(4)
《笠翁对韵•卷二》二 萧(1)(2)(3)
《笠翁对韵•卷二》三 肴(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