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惠芬校长名师工作室一天的直播课程,当时没有来得及记录和理解。这几天给自己定一个目标,每天回放一节,记不得哪位老师说过“没有目标的蛮干都是徒劳的。”,还是给自己的任务肢解一下,或许很多知识就在不知不觉中铺垫了。没有一个专门的时间去读、去写,提高的慢也是理所当然的,得好好梳理一下怎么利用好碎片化的时间。
这节课是由泰州市海光中心小学校长窦平同志分享的。好长时间的停课不停学,这么长时间的学生不在校,这么长时间的师生不见面必给教育带来新一轮的改革,在改革教育教学方法的同时,学校管理机制也应该升级。
经过这么长时间的学习,这些名校名校长工作室的校长们,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就是读书。窦校长也是一最近读的一本书《重新定义工作》开篇,该书系统阐述了大连接时代,职业公司和领导力的颠覆性变革。后疫情时代的今天,不正是一个大变革的时代吗?学校管理机制如何升级?窦校长从三个方面阐述:
一、卫生安全:定义新高度
校长作为第一责任人,没有卫生安全,一切无从谈起。尤其是新冠肺炎以来,学校的卫生安全被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具体来讲就是:
规定动作不走样:虽然目前疫情得到了控制,仍要继续“日报告,零报告”制度;发生异常情况,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每天消毒工作成为常态。做到第一时间报告,第一时间隔离,第一时间治疗。
必备技能须过关:7步洗手法,乘坐公共交通工具,防护正确佩戴口罩,就餐社交礼仪,物品消毒方法,突发事件规范化处理,局部消毒、全面消毒的技能。
硬核要求争达标:配备专职或兼职保健老师,防疫物资纳入到经费预算,对学校教室、办公室进行改造,进行“厕所革命”。
二、教育教学:定义新档位
让课程柔软的部分得以滋养提升学习力。
疫情给全国的人民上了一节公开课,这堂公开课上每一个人都是主角。疫情过后留给我们许多的思考,如果从课程的角度出发。需要重新审视课程当中被我们忽略的部分:生命教育课程要补上,将“生命教育”作为当下最重要的课程,列入学校课程体系是迫在眉睫的任务,而且要将之永久列入;健康与体育课程要强化,强化学生的健康观念锻炼习惯,增强学生的锻炼时间,增强教师的专业指导,以此增加学生的体质,提高自身免疫力。开学后,学习时间再紧张也不能挤压学生的锻炼时间;家庭支持课程要深化,智能时代,家长如何履行责任直接决定了孩子成长的空间,这就需要重新定义家庭教育的边界,需要动员跟广泛的社会力量,推动“提升家庭教育能力”纳入基本公共服务体系。
提升学习力成为重要教学文化
学习力是指学生的能力、毅力和能力,他是我们优秀和平庸的分水岭,从以前的不识字到后来的不会使用电脑再到今天的不会学习,全世界都在关注学生学习力的提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5大支柱说”,欧盟的“八大素养说”,中国的核心素养说,日本的学力模型说,以发展与组织的“关键能力说”都把学会学习作为学生学生成长的奠基工程。我们的学生能否成享用互联网的盛宴,争论、烦躁、无奈、担忧、恐慌似乎成了主流的声音,让我们很多家长和老师莫衷一是,无所适从。
线下教学和网上教学高度融合为特征的混合式学习呼之欲出,成为一种必然的选择。混合式学习是以教师课前进行问题驱动多元导学,积极实现微课等学习资源的支持混合式学习,坚持了“系统论”的变革,是整合了课前课中到课后的整体结构性变革。
三、教师发展定义新路径。
教师能力定义新方向
学生被困在家里,我们尤其感到教师的重要性。我们教师能不被人工智能所取代优势就是我们是一个有思想的人。但我们需要重新调整能力,重新定义方向:我们必须具备沟通协调,心理疏导的能力;海量信息的提取与推荐的能力;互联网新技术的掌握能力;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能力;卫生防疫技能的掌握等。具备这些才能在新的时时代,不因为自身的能力不足而处于恐慌状态。
教师研修定义新模式。
疫情当下,跨区域的线下培训可能会受到限制,网络研修成为一种新的学习模式。 网络教研是开放的、协同的、可持续发展的。依据和不同地域不同部门的教师共同参与其中,让专家带动新手,让发达地区扶持薄弱地区,达到优质资源的共享。是研修活动,往往会产生网络学习社群。这样的社群成员往往会讨论跟踪反馈,而拓展网络调研的深度和宽度。当然我们还要把网络教研的活水与传统教研融会贯通,从而催生出教师研修的新生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