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田花花读书会002期】共读《心理营养》的第21天
今天共读的主题:孩子磨蹭怎么破?
Q:早晨,3岁的女儿在床上磨蹭了半个小时不起床,我急得不行,抱怨的同时赶忙给她系扣子。洗脸时又是磨磨蹭蹭,把手按到洗脸盆里半天不动,说她,她还有理“我慢慢洗,才能洗干净”。每天最先一个上桌吃饭,最后一个吃完。这样的孩子是天生磨蹭吗?
A:两三岁的孩子还不知道什么叫目标,他是生活在过程中的。也就是,事情对他来说,没有目标,只有探索和学习的过程。他可以为了一个过程,花费非常多的时间,因为这是他眼中的正事。这也是为什么孩子洗手很久的原因,他在过程里。再比如刷牙,大人有目标:刷完了,才能做其他事情。而孩子通常喜欢在这个过程里东摸一下,西看一下。大人是为了“完成”,孩子是为了“体验”。
当然,生活中有些事情必须让它赶紧完成,那么唯一能帮孩子养成快一点的习惯就是:鼓励。当他很快完成一件事情时,对他说“你做得真快”,或者“你这么快就做完了,给妈妈帮了很大的忙”。在孩子慢慢做的过程中,用“赶快做完”这样一个目标鼓励他,其实会没有效果,因为他根本就没有目标的概念。。
当你真的很需要他很快做完时,亲自上阵帮他赶紧做完就好。
当然,这只是针对小一点的,还没有建立“目标感”的幼儿而言。对于更大一点,已经上学的孩子来说,如果还是经常磨蹭,那就需要父母帮助孩子制定清晰的目标,梳理合理的流程,并且有意识的让孩子承担磨蹭的自然后果。
这是一个需要慢慢锻炼的过程。
在孩子疑难行为的处理上有一个通用的原则:如果孩子的做法,只是在成人眼里有点奇怪,但并没有因此产生情绪问题,或者产生伤害别人、伤害自己的结果,就不用理会。
其实,我们应该对孩子有这样一个基本信任:你做事情,一定有自己的道理。没有这个信任,父母很容易有一个成人的评判标准,觉得孩子应该怎样!
今天的讨论的话题是:
你有经历过孩子哪些磨蹭的时刻?你都是怎么处理的呢?哪种方法比较奏效呢?欢迎大家在评论区分享你们的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