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会蔑视平凡,因为我是平凡中的一员。我的心上印着普通人的愿望,眼睛里印着普通人的悲欢,我所探求的也是人们都在探求着的答案。”
《奇葩说》有一期的辩题是:毕业后混得很普通,要不要参加同学会?傅首尔说:“混得普通可能是你这辈子的巅峰,所以抓紧时间赶紧去,因为你有可能越混越差。“一开始变轰动全场。但是在这笑声的背后,是一个我们不愿承认却又不得不承认的“残酷”真相:我们大多数人拼尽全力,最终只能拥有一个平凡的人生。
年轻时,对我们来说最可怕的可能就是生活的沉默和无名。梁晓声哀叹“中国人心里都暗怕着一种平凡的东西,那是平凡之人的人生本身。”人们总是倾向于回避一件事:我们的生活,大概率是平凡的。正如路遥先生在《平凡的世界》中所言:习惯了被王者震撼,为英雄掩泪,却忘了我们每个人都归于平凡,归于平凡的世界。
朴树曾在歌中唱:“我曾经跨过山和大海,也穿过人山人海;我曾经拥有着一切,转眼都飘散如烟;我曾经失落失望失掉所有方向,直到看见平凡才是唯一的答案。”这首歌之所以被传唱至今,就是因为我们多多少少都在这首歌里看到了曾经的、亦或是现在的自己,那个努力追求所谓的成功却又一次次被现实打击的自己;那个曾在无数个日日夜夜里,不甘平凡却又无能为力、束手无策的自己。我们都曾是不可一世的张扬少年,以为自己是世界最独一无二的存在,拥有改天换地的能量,但历经世事浮沉后,才发现就如朴树歌中唱的一样承认平凡才是我们的本质,我们拼尽全力不过是为了过好这平凡的一生。
平凡绝不是平庸,而是对自己有一个清晰的理解与判断,用一颗平常心对待生活,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持续地追求自我价值。
有人曾说:人生有三次成长,一是发现自己不再是世界中心的时候;二是发现再怎么努力也无能为力的时候;三是接受自己的平凡并去享受平凡的时候。大多数人孜孜不倦追求的不过是自己无穷无尽的欲望,正如梁漱溟所说“这个时代最大的骗局,就是把欲望当志气”,在追求所谓不平凡的自己时,却失去了最真实的自己。
从小到大,父母和社会都在教我们如何成功,却没人教我们如何接纳自己的平凡。
接纳自己的平凡,是在经历迷茫和痛苦之后与自己的和解和释然。人到中年,高晓松最大的醒悟就是接受平凡,享受平凡,他说:“原来觉得在平凡生活中过不过来,一定要激荡。现在是从平凡的生活里发现幸福,和老婆孩子一起就是平凡的幸福,不是非得流浪、去远方。”
能够接受平凡,并且享受平凡,或许才是人生中最不平凡的一件事。成长,就是一个发现并接受“自己很平凡”的过程。《悟空传》里有一句话:“每个人出生的时候,以为这天地都是为他一个人而存在。”当他发现自己错了的时候,他便开始长大。终于明白自己能力有限,开始接受“长大后我就变成了普通人”这一事实,也终于懂得人生终要和自己的平凡和解。
和解并不意味着妥协,而是明白了平凡人也有平凡人的伟大。不计较于“已失去”和“未得到”,从平凡的生活里发现属于自己的“小确幸”,未尝不是另一种不平凡。沈从文在《边城》中写道“慢慢吃,慢慢喝,月白风清好过河”。接受平凡、享受平凡,就会发现其实平凡的人生,也有月白风清,山河浩荡。
(图源网络侵删)
【清欢何时】一个平平凡凡的我,记录一个个平凡生活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