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 . 游』东北纪行⒃ 故宫里的老故事

大政殿和十王亭


郑重声明:文章系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01


说来有些惭愧,一个北京人生活在北京,却还没有着笔北京故宫的打算。如今《东北纪行》这一系列文字写到了这里,倒得先要给沈阳故宫做个了结。

不是我对那里有多了解,但既然在做一个系列,就总要善始善终才是,而我在那个行程里的最后一站地,就是沈阳故宫。

就沈阳的这个故宫,我问过在沈阳工作过二十几年的父母,是否还有印象。两位老人家给我的回答让我惊讶,他们居然都没有去过。妈妈是北京钟鼓楼下的“格格”,她跟我说,北京有大故宫,因而她不愿意去看沈阳的那座小故宫。

我不好评判她的老思维,但我觉得那种错过是很遗憾的。我去到一地旅行又何尝不是点到为止呢,我们总会遇到,也总会错过。而那日,我其实也是差点就错过了这座小故宫的。

那日上午在昭陵中,我浪费了太多的时间,离开时已快到中午。我急急忙忙地跑出北陵公园,打上一辆出租车,却还没想明白自己要去哪里。

司机,显然过多地在意了他的效益,一个劲地向我推荐东陵。那里却也是我的选项之一,我那时对陵墓很感兴趣,也很想探寻努尔哈赤的埋骨地。但司机的推荐方式那是忒实在了,简单直白到让我有些后悔告诉他,有这么个远途目的地的选择。我迂回地问他到东陵多长时间,他说不堵车差不多半个小时,而我们现在就正堵在沈阳的市中心里,我下午还要赶回京的火车。

尽管这位司机师傅满口说着来得及,但我清楚地知道带我去赶火车的那位师傅不会是他。在一个必须做出选择的路口,我有些不好意思地轻轻对他说,去故宫吧,他很是失望。

我能理解那种失望,因为之后没走多远,故宫就到了。


大清门

  

02


沈阳故宫门前的路,在沈阳市民口中叫做沈阳大街,能以这个城市的名字冠名,足见它的骄傲。这条东西走向的大街贯穿了这个城市的老城部分,就如北京的长安街。只是在故宫门前的这段路,是不能走机动车的步行街,这里过去是条禁路,路两端的武功牌坊和文德牌坊,便是这种“禁”的皇家威仪的一种体现。

只是这禁地,如今却是游人如织的,我看新闻,五一十一的这里更是人山人海的,可见这高高红墙的后面装载了多少人们对历史的好奇,让这过去的禁地,成为了今天的乐园。

两个牌楼之间,是故宫的正门,大清门。

初看那门时,感觉更像一座王府,当然要比王府更气派些,但要与北京故宫午门或神武门的雄伟相较,就实在差得太多了。看这门,我似乎就能理解些母亲管沈阳故宫叫做小故宫的缘由了。

站在门前,我也揣摸着,当年松锦之战中被俘、后被皇太极礼遇、最终降清的那位大明贰臣、蓟辽督师洪承畴,他最初穿过这扇门时,会是个什么样的心情。或许他第一眼看到这扇门时也会是掩不住的失望吧?此番抉择之后,他便也再入不了大明恢宏的宫殿了,而一个蕞尔小国如今却成天朝上臣的栖身之所,不禁让人唏嘘。

进到大清门内,是一进广阔的院落,那院落右厢配殿是飞龙阁,左厢配殿是翔凤阁,当中的一座正殿,叫做崇政殿,听这名字就知道,这里是皇帝处理政务的大殿。没错,这里就是外朝的主殿,是皇帝上朝的金銮殿,满清早期的宫殿建筑就这么直白,换成东北大白话那就叫做一竿子到底的直截了当。

当然,这座直截了当的大殿,也是要比北京故宫的太和殿逊色许多的,它只有不高的两层基座,屋顶也居然是等级最低的硬山顶。大殿只有面阔五间的体量,这与面阔十一间的太和殿,是不在一个档次的。大殿内陈设着龙椅宝座,也是被缩小比例的,据说这是乾隆皇帝特意的安排。当然人们也有理由怀疑,乾隆皇帝爷爷的爷爷皇太极是否坐过龙椅,即便有那也应该是很是简陋的。

只是,尽管沈阳故宫的这座金銮殿,外表看着寒酸,但在想当初的年代里,这里却是清太宗皇太极陛见群臣、商讨国是的地方。一条条政令从这里飞出,明亡清兴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便是从这里徐徐展开的。



03


沈阳故宫,始建于公元1625年。那一年是后金天命十年,是大明天启五年。

那一年,是魏忠贤一派阉党打压东林党最为疯狂的一年,杨涟、左光斗等东林六君子纷纷落狱,惨遭戕害;

那一年,是孙承宗自请蓟辽督师第四年,日后对辽西抗清发挥重要作用的关宁锦防线,初步形成;

那一年,是明清实力在东北发生逆转的萨尔浒之战过后的第七年,是努尔哈赤占领辽东并迁都辽阳的第五年。或许是迫于孙承宗所建立的关宁防线的军事压力,那一年努尔哈赤下令,将自己的都城从大城辽阳,后撤至了当年还只是个卫所的沈阳,并开始着手修建宫殿,这便是沈阳故宫的前身。

如今的沈阳故宫分为东、中、西三路格局,它也对应着历史上的三个建设时期。前文所走过的大清门和崇政殿属于中路的前朝部分,这是清太宗皇太极所主持建造的,也主要在皇太极主政时使用。而如果想要捋着历史脉络来看这座宫殿的老故事,不妨先从东路院走起,那里是皇太极的父皇,清太祖努尔哈赤所规划的,有着沈阳故宫最初的模样。

东路院是个通透的大院,它有如一个狭长的广场,构成很远的进深,大院两侧排列着十王亭,东西各五座建筑。在清军入关之前,这是满清权贵左右翼王和八旗旗主办公的地方。

八旗制度是满清的立国之本,其本质来讲,就是努尔哈赤在统一东北女真各部的过程中,逐步建立形成的以军事建制为主体,向下统辖地方人口的经济、生活、军事等方方面面的一种社会制度。努尔哈赤最初统一建州时,建立了黄、白、红、蓝四个纯色旗,后来在吞并叶赫之外的所有女真部落后,由于人员的大量扩充,而将原来的四旗阔建为八旗。

努尔哈赤主政时期,他自己身兼正黄和镶黄旗主,而统治正红旗和镶红旗的是他的次子代善,统治正白旗的是他的第八子皇太极,镶白旗主是长孙杜度,正蓝旗主是五子莽古尔泰,镶蓝旗主是努尔哈赤的侄子阿敏。

在后金草创初期,努尔哈赤推行八和硕贝勒共治国政的理政方式,也就是八王共治,沈阳故宫东路院的这种十王亭的建筑格局,就是这种政体的一种体现。而这十王亭共同拱卫的依旧是当中最高大的主体建筑,大政殿。

这座主体大殿很特殊,它是八角重檐攒尖顶的亭式建筑,猛然一看很像是满族、蒙古族游牧渔猎时所居住的大帐篷,这或许就是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各部,建立后金政权以后,对于承载自己汗位王权的建筑的一种想象吧。

那大门前的两根红漆檐柱上,各自盘着一条金龙,这自然是受了中原王朝,以龙代表至高皇权的影响。而这建筑的八个角,似乎又呼应了努尔哈赤创建八旗和八主贝勒共治的那种理想。

大政殿自其建立初,便是入关之前的清帝主持各种国家大典的重要场所,顺治元年,六岁的顺治皇帝便是在此登基即位。而这座大殿的最初规划者努尔哈赤,就未必能见到它的完工了,因为这座大殿开工后的第二年,清太祖努尔哈赤便病逝于沈阳,


大政殿


04


沈阳故宫的主体建筑,是由努尔哈赤的继任者皇太极来完成的,当然他是否还那么执着于他父皇提出的八贝勒共治的军事民主思想,这就两说了。

从大政殿向西,就又回到了由皇太极主导建设的中路院落,只不过这里直接进入到了他的后宫。这所谓的后宫其实也是在一个大院子,看过《孝庄秘史》的观众,对这些宫殿一定会很熟悉,主体是中宫,在院落中央,东西两侧各两个配殿。由于清廷在沈阳故宫里主政的时间并不长,基本上就是一个皇太极时期,因而这些宫殿也基本上就接待过一任主人。

其中中宫清宁宫,自然是皇太极的皇后,孝端文皇后博尔济吉特氏的寝宫,这位就是那位哲哲皇后。东侧第一宫关雎宫,是皇太极最宠爱的东宫大福晋,宸妃海兰珠的寝宫。这位海兰珠与皇后同为博尔济吉特氏,她是哲哲的侄女。这两个女人,是皇太极的后宫里最有影响力的两位,然而这个后宫大院里,却还有一位对满清历史具有深远影响的女人,只是她不是这两位之一。

东侧第二宫,也是就关雎宫南侧,靠近凤凰楼的地方有一座配殿,叫做永福宫,那里曾是同为博尔济吉特氏的布木布泰的寝宫。这位布木布泰也是皇后哲哲的侄女,是宸妃海兰珠的妹妹,她是皇太极登基时册封的第五位福晋,是顺治皇帝的亲妈,是历史上大名鼎鼎的孝庄文皇后。

对于孝庄皇后,民国时期的历史学家蔡东藩先生对她的评价最为中肯,“后人谓多尔衮之肯出死力,皆孝庄后有以笼络之,然则孝庄后固一代尤物乎?明亡清继,成于一妇人之手,吾訾其德,吾服其才。”

历史翻过皇太极这一页,六岁的顺治皇帝即位,对小皇帝也好,对皇太极血脉也好,对刚刚抓住机遇入主中原的满清政权也好,都是存在着巨大的生存危机和分裂风险的。想想曾经如日中天的李闯王,他打进北京城也就呆了短短四十二天就被赶走了,足可见维持一个政权的不易。

如何保持皇位过渡和政权过渡时期政权的稳定,这是需要大智慧的。显然这种事情,那个小皇帝是做不了的,但那个女人做到了。她与当时的军事统领多尔衮保持了一种亲密的关系,从而很好地弥合了这种军政间可能的嫌隙。这种弥合,即能让福临顺利长大成人,并最终夺回实权,也最终保证了刚刚入关的清政权,在军政团结的基础上,完成了至高皇权的确立。不要以为确立皇权是件很简单的事情,要知道我国历史上有多少,因为皇权交接而祸起萧墙,最终导致国家衰落、分裂乃至消亡的故事。

而孝庄皇后的第二个贡献就是,她在顺治帝突然去世后,最终一锤定音,选择了下一位小皇帝,并保送他登基。而这位就更厉害了,他就是在中华历史上都赫赫有名的康熙大帝。当然这些都是后话了,那时的沈阳故宫早己完成了它主持国政的历史使命。


沈阳故宫文溯阁

  

05


故宫西路院,就都是一些低级别的建筑了,这从屋顶不招人喜爱的颜色就能看得出来,东路和中路都是金黄的琉璃瓦,而这里都是绿瓦和灰瓦。即便建筑级别低了许多,还是建议大家能去看看,因为那里有一座非常有名的建筑,它就是建于乾隆年间的文溯阁。

清代有七大皇家藏书楼之说,其中北京紫禁城文渊阁、圆明园文源阁、沈阳故宫文溯阁、承德避暑山庄文津阁,合称“内廷四阁”,又叫北四阁。镇江金山寺文宗阁,扬州大观堂文汇阁,杭州孤山圣因寺文澜阁,合称“江浙三阁”,又叫南三阁。这些地方对我们今天的文化传承很重要,因为在二百三十多年前的乾隆时代,它们分别藏有一套乾隆皇帝主持编撰修订的《四库全书》。

乾隆帝勒令臣工把7.9万卷、3.6万册、约8亿字的《四库全书》,抄了七遍分置全国七个地方,是不是有些多余呢?今天来看,我们应该感谢他的良苦用心。因为当年七套《四库全书》如今保存下来的正好一半,三套半,其中还有一套文渊阁本因为战乱,去了台湾。

而今大陆只有两套完整版本的《四库全书》了,您看当年抄了七份多吗?这两个珍贵的版本,其一是文津阁本,现藏于浙江图书馆,另一便是文溯阁本,现藏于甘肃图书馆。至于它们为何都没有保留在原地,那就是另外历史探索里的另外的故事了,而在这里,我们只能说幸好,幸好它们还都完整地保存在我们这片土地上。

而我在沈阳故宫看到那座绿顶双层的藏书楼时,却是有着那么一点点的小感动的。二百多年的动荡,它完成了一种坚守,为我们的文化,留下了宝贵的种子。

而这种坚守,又何尝只在文溯阁,在永福宫,未来的孝庄太后曾在那里守望过;在大政殿,努尔哈赤曾意气风发地描绘着八王共治和八旗制度的蓝图;在崇政殿,皇太极发布出一条条政令,将大明长城以北的边疆蚕食完毕;在大清门,曾经的上邦重臣不得不低眉顺眼地跨过它,为未来的清帝国出谋划策。

历史曾经就在这里上演了一出出大戏,而它们的精彩,不亚于北京的那座“大故宫”。

2004年7月1日,在我国苏州召开的第28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上,正式批准沈阳故宫作为“明清皇宫”扩展项目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如今入选的这“明清皇宫”项目的只有两座辉煌的殿堂,它们其一是北京故宫,另一个就是今天老故事的主角——沈阳故宫。



***由于照片遗失,所有图片来自网络,在这里感谢作者。


----------------------------

我是云行笔记,在此潜心打造属于自己的《文化苦旅》,让我们来一次,有文字感的旅行吧




《世界遗产名录》专题推荐:

1987年,长城,文化遗产

『云 . 游』长城随笔③ 八达岭上的路与墙


1987年,明清皇宫,文化遗产

『云 . 游』东北纪行⒃ 故宫里的老故事


1987年,秦始皇陵,文化遗产

『云 . 游』想起西安② 李白与兵马俑


1987年,泰山,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

『云 . 游』岱岳笔记① 爬上,南天门


1987年,周口店北京人遗址,文化遗产

『云 . 游』望京小记⑨ 北京人的畅想


1987年,黄山,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

『云 . 游』黄山⑦ 黄山归来不看岳


1992年,九寨沟,自然遗产

『云 . 游』九寨纪事③ 从草海到镜海


1994年,曲阜三孔,文化遗产

『云 . 游』三孔随笔③ 回到先师的身畔


1996年,庐山,文化景观

『云 . 游』匡庐笔记⑨ 李德立和他的花园


1996年,峨眉山-乐山大佛,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

『云 . 游』峨眉纪行⑥ 再见,峨眉山

『云 . 游』川西纪行② 神秘的大佛


1997年,苏州古典园林,文化遗产

『云 . 游』江南三日记④ 狮子林与苏州人

『云 . 游』江南三日记⑥ 退思*思退


1998年,北京皇家祭坛-天坛,文化遗产

『云 . 游』望京小记⑽ 天坛,五千年


1998年,北京皇家园林-颐和园,文化遗产

『云 . 游』望京小记① 冬游,颐和园


1999年,武夷山,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

『云 . 游』武夷笔记② 朱夫子的水帘洞


2000年,青城山-都江堰,文化遗产

『云 . 游』川西纪行⒅ 都江堰,是什么


2000年,皖南古村落,文化遗产

『云 . 游』黄山⑾ 两个村的徽州梦


2000年,明清皇家陵寝,文化遗产

『云 . 游』金陵随笔⑤ 明孝陵祭

『云 . 游』东北纪行⒂ 清昭陵追思


2001年,云冈石窟,文化遗产

『云 . 游』云冈,大唐雄健的密码


2004年,高句丽王城及王陵,文化遗产

『云 . 游』触摸高句丽① 好太王的恩怨


2006年,安阳殷墟,文化遗产

『云 . 游』安阳速记② 殷墟,文字的故乡


2008年,三清山,自然遗产

『云 . 游』邂逅三清山


2010年,登封天地之中建筑群,文化遗产

『云 . 游』嵩岳笔记⑩ 天地之中


2012年,元上都遗址,文化遗产

『云 . 游』内蒙随笔④ 忽必烈的仙那度


2014年,中国大运河,文化遗产

『云 . 游』扬州慢⑥ 夫差,笑了

『云 . 游』人在淮安② 清江浦的寂寞


2014年,丝绸之路,文化遗产

『云 . 游』想起西安⑥ 玄奘,褚书,大雁塔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禁止转载,如需转载请通过简信或评论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18,682评论 6 507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93,277评论 3 395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65,083评论 0 355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8,763评论 1 295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7,785评论 6 392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1,624评论 1 305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40,358评论 3 418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9,261评论 0 276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5,722评论 1 315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7,900评论 3 336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40,030评论 1 350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5,737评论 5 346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41,360评论 3 330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941评论 0 22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3,057评论 1 270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8,237评论 3 371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4,976评论 2 355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沈阳故宫位于辽宁省沈阳市,是中国仅存的两大宫殿建筑群之一,又称盛京皇宫,为清朝初期的皇宫,距今近400年历史,始建...
    时卿Monody阅读 1,047评论 0 3
  • 沈阳故宫是中国至今仅存的两座完整皇家宫殿建筑群之一,其代表的盛京文化、清初文化构成了辽沈地区深厚、典型的文化...
    辽Atom阅读 2,009评论 0 2
  • 摘自网友提供 事件1:北陵(清昭陵) 北陵也就是清昭陵,现在和沈阳的清福陵、沈阳故宫一样,都是世界保护遗产。北陵里...
    消逝的远东阅读 638评论 0 1
  • 小的时候只去过北京故宫,一直听闻沈阳也有一个故宫,恰逢李先森出差,去找李先森时候顺道浏览一下…我的习惯是每到一个景...
    懒书虫叶子阅读 1,084评论 0 1
  • 有着“一朝发祥地、两代帝王都”之美誉的辽宁省沈阳市是我的家乡。一朝指的是清朝,两帝说的是努尔哈赤和皇太极。...
    影子爱人1阅读 1,280评论 1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