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乡愁是对童年、少年生活中美好东西的回想和怀恋。
白天,阳光出来的时候,蓝天白云,空气里有大地散发出的特殊的泥土气息;夜晚,或明月爽朗,或星星眨眼,昏黄的灯晕衬托着纯正的夜色和自然的安谧。即使雨雪天气,也是痛痛快快、潇潇洒洒的。雪可以没过脚鹳骨,要戴棉帽,穿棉衣棉裤棉袜棉鞋的;雨尽情地淅淅沥沥,要打雨伞穿雨鞋的。
孩子们对水、对土有着天然的亲近。我没上学前就跟上小舅在东水河学打浇水(游泳)了。钓鱼,舀蝌蚪,挖泥鳅。整个夏天,由南到北,由西到东,最后交于北川的围着小县城的河水以及河坝,是我们小伙伴的天堂。后来朝阳提灌井、晚家峡水库,留下了多少我们脱的精光的游泳飒姿!尽管挨了不少老师和家长的打骂。
因为没车,当然马车和架子车是有的,人少,除过逢集,街道还是很宽畅的,似乎可以任我们横着走。也曾在街道上堆起石头挡过偶尔外地来的汽车。也曾学地雷战在土街道上埋过铁丝皮筋做的地雷吓过行人。
一色的青瓦平房。房子都是土、木、砖、瓦的构成,与大地合为一体。住家的,或一户几户,是小四合院。单位学校,是大四合院。院里基本都有花草树木。每个院子都有每个院子的生活气息和故事人物。卵石铺的巷道,走上去有别样的感觉。露天体育场电影院的感觉也不错。
声音是纯粹明亮的。公鸡的叫鸣声,母鸡的下蛋声,夜里的狗叫声,还有猪牛骡马羊,包括大人们谝传的说笑的,孩子们嬉闹的,种种声音清晰入耳。县广播站的声音是最大,但那是给县城里的人提示时间的。
烟是少不了的。做饭、烧炕、火盆,全都用柴草或木炭。那烟像醉汉,是摇摇晃晃往上走的。有时也呛人,但没有刺鼻味,倒好像有一种亲切感,这就是所谓的人间烟火吧。
泥土色砖青色是主色调,包括人的脸。人的穿着朴素单调,除过我们的红领巾。只有初夏的柳树和麦田乏着油油的绿意,引人的眼。
即使不煮肉,不炸油果子,就是用葱花炝浆水,炒韭菜,也是别样的香味。锯木头时木头的味道,雨后地面升起的味道,牛粪马粪的味道,都可归结为自然的味道,与人的嗅觉不冲突。
粗布衣服,手纳的鞋;斜挎的书包,竹编的篮;两只水桶一扁担,一顶草帽一片天。浑身上下,都是手工的痕迹,都有亲情的羁绊。
登高望远,满目是生长着的水泥楼房。走在街上,狭窄的路上人来车往,嘈杂纷乱。人的体态、着装泛着油腻,城市的形态、色泽也油腻俗气。不管是人是城,单调乏味,身材清瘦,现在回想,也是另类的纯真美好。
基本上顿顿的洋芋包谷面酸菜,甚至,东家借面,西家借油,身上的补丁,头上的虮子,为了吃饭打鸡骂狗,街上走来走去的乞讨的。这些苦难就不算乡愁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