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偏执型的人,指的不仅仅是固执己见,还包括容易感觉到别人在针对自己,有被迫害感,与对方产生一种敌对关系。这类人常常扮演受害者角色,许多的人际关系问题、情绪问题甚至精神疾病的问题都因此而起。
一般来说,会出现俩种结果:一种是很少有亲近的朋友,另一种是身边的亲人也受不了,因为他们会长期作为这类人的倾听者,而这类人的固执与敏感让他们只有承受满满负能量的份。因此,他们的亲人也会渐渐失去耐心,最终必将循环影响到这类人本身:他们会变得越来越烦躁和痛苦。然后,要么愈加固执孤僻,断绝与人的大部分联系,活在孤独愤怒里;要么不得不做一些反思和妥协,甚至不断的寻求他人的帮助。
然而,这类偏执的人改变起来却很困难。主要原因,不在于他们的固执,而在于敏感,或者说,因为他们长期的敏感而形成了他们的固执。他们常常陷入一种非此即彼的二元价值判断当中去,只要对方未按他的期待来对待他们,便会被他们当做是不关心、忽略甚至是厌恶的反应。若有人这时候前来安慰他,帮他分析,(一般他们自己会主动寻求倾听者),就特别需要注意方式方法,因为搞不好和他的关系就会陷入同样的局面:不理解他,不信任他,在否定他。但实际上他们很需要有人帮助他们,帮助他们缓和与他人的关系,缓解他们内心的张力,而同时他们又极度需要被信任,被理解,所以这常常造成帮助者的俩极矛盾:既要帮他,又要完全的站在他的位置上,信任他们,理解他们。这就好比一个饿极了的人,需要食物,但同时他们的胃有问题,根本没有办法消化大部分的食物,这把帮助者逼到了死角,而这死角,也是这类人一直待着的地方。他们一直在玩这样一个将自己和别人陷入绝望孤独的游戏:从事件里得出别人为难自己厌恶自己的结论,同时又要求帮助者承认这都是对方的错,他们只是运气糟透了,总碰到这样的人。
其实,是他们自己不愿意做出真正的改变来缓和关系。因为,他们始终认为,无论如何别人都是不会喜欢自己的,都会针对自己的。而这种固着的观念,又源于对关系的极度渴望,和极度的害怕:如果我要10分的关系,你给了2分甚至6分,我都感受不到,我只能感受到那10分的,就像我对待别人的10分(当我要关心他人的时候,我只会给10分的),我无法分配自己给予他人关心的多寡,自然也无法区分外界给我关心的有无和多寡。不过,若是你给了我2分厌恶,我却能很快的察觉并放大到10分。于是,我就始终觉得,“我本将心对明月,奈何明月照沟渠”,甚至得到的是别人的“恩将仇报”。
说到底,这类人是憎恨自己的,就像他们眼中的别人一样厌恶着自己,不相信有人会真的关心自己。于是,他们总能发现别人的忽略、否定和厌恶。他们不能容忍人与人之间的基本距离和独立。人与人之间,只有俩种关系,要么亲人,要么仇人,但实际上,在他看来,别人和他最后都变成仇人的关系了。
与这样的人交往是有压力的,满足不了他们的期待就可能会让他们一下子跌入谷底,让你心生愧疚,因此容易让人望而却步,因为他们的要求看似简单,却像一个无底洞,需要无止尽的满足。他们脆弱之极,也固执之极。在改变的拉锯战中,他们常常轻松的占上风,而改变者却常常惹得一身郁闷挫败和伤心。这是一个双输的游戏,在打败改变者中证明自己,在证明自己中走向沉沦和绝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