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段时间,黄圣依被刷屏得厉害,在最新一季综艺节目《妈妈是超人》中,她和儿子安迪的互动终于回春了,曾经的生疏,观众看了都心疼。
安迪出生三个月起,就交给奶奶抚养,住在超级“豪”无人性的大宅里,有专属的游乐场和滑雪场。
习惯了孤独的安迪,犹如《流星花园》中幼年版的道明寺,他和黄圣依的关系是属于三“不”关系:不牵手,不愿意,不喜欢。
对比霍思燕母子,恩爱到爆的亲情,杨安迪就是一个高配版的留守儿童。
生活中,类似黄圣依这样的妈妈还是挺多的:
1. 无奈狂野工作型。
一线城市,年轻家庭生存压力大。
房贷车贷就像土改前种田契,银行如同地主老爷月月准时催收租;孩子尿布奶粉、还有各种看病钱,如同一江春水向东掏掏流。
BBC的《56up》看得触目惊心,投资教育就是投资孩子的未来,满屏中年人的沧桑或幸福,就是教育与否的真实写照!
掐掐手指,孩子7岁就要升小学。进入体制内学习,意味着要购买高价离谱的学区房,钱呢?
改走体制外,最低标准的国际学校学费至少12万一年,12年的漫漫学子生涯,还不包括通货膨胀后的学费上涨。
要培养孩子世界观,那要带孩子去看世界吧?可是钱呢?
还要培养孩子有美学知识,那么话剧音乐剧的熏陶都是靠钱堆起来的呀!
再学上一门乐器,孩子弹出的是音符,流出去的是父母的人民币啊!
孩子要全面发展,总有一样运动是要拿得出手的吧,若你的孩子是全能选手,那么恭喜你,请你的钱包配备好保时捷一般的流钱速度。
孩子终究要离开你,老公才是陪伴自己最长久的一个人,你忍心让老公扛着那么多的负担吗?
算了,狠狠心,就把孩子交给自家老人。
哎!两行辛酸泪、一抹紫罗兰口红,出门赚钱去吧!
2. 轻轻松松小资型。
前段时间,拆二代的700万动迁款刷爆朋友圈!
你辛辛苦苦十几年购买的小居室,不如别人祖辈鸡窝式的破房子值钱。前人栽树,后人乘凉,就有那么一拨人好命,早就站在终点线上了!
有钱就有闲。所谓隔代特别亲,家中老人闲着无事,又觉得女儿或媳妇带不好孩子,年轻妈妈也落得轻松,
如今,辣妈的标配不仅仅是华服豪包,而是脚蹬恨天高的碧佳娃(手臂里夹一个娃),随后跟着的是自己的老妈!
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场景,一帮年轻时尚辣妈围坐着闲聊,喝下午茶晒太阳,朋友圈么再晒晒娃;不远处,一帮老妈们的标配是一块毛巾一瓶水或奶,跟着自家的孙宝贝屁股后屁颠屁颠乐!
3. 雄心能力不匹配型。
大量的育儿类文章,年轻妈妈们意识到自己带孩子的益处,也付诸于行动。
小孩子就是外星物种,没有道理可言、毫无规律可寻。
你昏昏欲睡,TA两眼婆娑大哭不停;
你喂TA吃菜,TA却把头摇;
你刚准备提筷吃饭,TA却拉了一泡臭粪朝你笑;
你前脚刚整理好房间,“哗”一声,回头一看,满地TA的“创意”;
你同TA讲道理,TA就是一百个不愿意......
你哄TA、抱TA,TA不听;
你吼TA、骂TA,TA大哭......
各种招数轮番使出,孩子就是不鸟你,最后妈妈身体累了,心也疲了!
好不容易孩子安静了,那是TA生病的征兆。家有小孩生病,必定两个大人整齐(甚至两家)出动,然后么,医院家里全家两头跑。
你的身心无比疲惫,长辈一句话:“你看吧,你没有带孩子经验呢!还是我来吧!” 顺理成章、趁势介入把孩子抱。
妈妈呢,合情合理地安慰了自己:我真的努力过了,实在是不行!
孩子是谁带大的就跟谁亲,时间一长,孩子和妈妈自然就不亲近了。
好不容易,妈妈有空挡,体力恢复了,想陪陪孩子吃饭,和孩子一起睡觉。 但是,孩子就是要奶奶喂,睡觉要外婆陪,生病时死活要外婆奶奶抱。
这时候,妈妈们开始着急了,然后到处询问,我该怎么办?
妙招核心:每天抓住一个点,制造属于你们俩的专属私密时光,妈妈就可以重新获得孩子的心啦!
1.清晨起床温馨时光
清晨,孩子揉揉眼睛后,一眼看到了妈妈。听到妈妈的细声细语:“宝宝醒啦!妈妈帮宝宝一起穿衣好吗?”
有些孩子会有起床气,妈妈就可以抱起孩子亲亲TA,然后分散TA的注意力:“宝宝,外面太阳出来了,有没有听到小鸟叫啊? ” 或者打开音乐,对着宝宝哼哼儿歌......
这一系列的互动中,大量的肢体接触,会带来亲密感!
2.趣味吃饭饭
邀请孩子来帮忙,擦桌子,拉椅子,放筷子;
给孩子夹口菜菜,喂口饭。
让孩子给你舀一勺汤,你再回一声谢谢!
和孩子玩吃饭的游戏:“我们现在要吃掉绿色,请问哪种菜菜是绿色的呢?“
孩子定然会顺着你的指令,去找相应颜色的食物,奶声回答:“绿色的是青菜!”
妈妈可以接着玩啊:“好,我们现在要吃掉绿色,然后我们要消灭橘黄色!”
游戏指令下,孩子自然就会吃掉橘黄色的胡萝卜、吞下褐色的茄子、外来一块块红红的番茄,还有一大坨白白的大米饭!
和妈妈吃饭如此有趣,孩子怎么可能再接受,奶奶外婆追逐式的强行喂饭呢!
3.洗澡~找妈妈时间
喜欢水,是孩子的天性;利用孩子的想象力创造亲密互动,就是妈妈的工作啦!
和水有关的生物,都是我们想象力的素材!
孩子在浴缸里泡着水,这就是最佳【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时间啊!
小蝌蚪是在水里出生的,长大了去找青蛙妈妈。
妈妈拿块毛巾贴在孩子的屁股上,假装是小蝌蚪尾巴。
孩子根据你的情节在水里游啊游,妈妈顺势帮孩子洗澡抹肥皂。
小蝌蚪长大了,尾巴没有了,千辛万苦找到青蛙妈妈啦!
此刻孩子就站起来扑到你的怀抱啦!
如此一来,孩子是不是就和你亲近了呢!
小金鱼找妈妈;小海龟找妈妈;小海马找妈妈;小海豚找妈妈......
孩子的想象力在妈妈丰富的知识熏陶下,迅速发酵。
伴随着无数次找妈妈行动,你和孩子的感情还不升温才怪呢!
4.睡觉前~故事游戏大会
孩子最喜欢听故事呐,妈妈贴着孩子共读一本书;
妈妈发挥孩子的想象力,头靠在一起编故事;
问问孩子当天的感受,抱着孩子,然后共同创造一个故事......
和孩子玩飞机游戏:
妈妈坐在床边,两脚并弄,孩子坐在妈妈的脚背上,妈妈拉住孩子的手。
然后,妈妈的身体慢慢往后躺,双腿顺势抬起,孩子自然就趴在妈妈的小腿上飞起来咯!
来回几次,孩子玩得不亦乐乎,妈妈瞬间把小腿抬得高高的,孩子自然就哧溜地滑到了妈妈怀中啦!
一惊一乍,孩子玩得高兴,必定会大呼小叫:还要来,我还要来!
亲子关系就在“飞机起飞降落”中,完美结合啦!
5.黄金15分钟
也许你真的是很忙,实在没空,15分钟时间总是有的吧!
想办法把孩子拥在怀里,用你的手掌直接去抚摸孩子的背部。
手掌是有温度的。初始,孩子会排斥你,但孩子断然不会排斥,肌肤抚摸时带来的舒适感!
著名的哈洛恒河猴子实验证明:孤儿院的孩子虽然有保育员定时喂食,却因为长期缺少拥抱抚摸,早夭率特别高。
与喂食相比,身体的舒适接触对依恋的形成起到更重要的作用。
把孩子拥在怀里,大胸贴小胸,手掌在孩子背部来回抚摸,彼此脸颊的靠近、耳边的呢喃、心的靠近,这些动作可以和孩子,360度全方位肢体接触!
孩子充分体会“立体式的接触”,它所带来的安慰感,完全满足孩子对亲情依恋的全部需要。
其实,孩子的心是很敏感的,尤其是在小的时候,父母的陪伴至关重要。
陪伴从来都不是父母给予孩子的施舍,而是孩子给予父母的恩惠。
其实,孩子的世界很单纯,TA需要的,只是这一程的陪伴和鼓励。
那些来自父母的爱,是TA跌倒时重新站起的勇气,带着这些爱上路,孩子的脚步才会充满力量。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