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弱谁有理
一个由电视剧《我是余欢水》所引发的深思。
为什么当今社会总是抱着谁弱谁有理的态度?这是如今最常见的一种道德绑架,也是相形见绌的一种“中国式宽容”。
那么,什么又是“中国式宽容”呢?
有网友列举了以下八条:1. 为了你好2. 习惯就好3. 都不容易4. 还是孩子5. 岁数大了6. 来都来了7. 大过年的8. 人都死了
相信屏幕前的你,对这八个关键词并不陌生,这已经成为了大街小巷最耳熟的八句话了。这类人,总是没有真正设身处地的站在他人的位置,替他人思考,表面上这一类人是“好人”,其实是导致很多事件最大的“凶手”。无论做什么事情,总喜欢站在道德的制高点上批判别人,这就是一种彻头彻尾的“伪善”。
近期热播的电视剧《我是余欢水》中,有这样一个情节。余欢水的儿子余晨,帮受欺凌的好朋友张子铭出头,却遭到老师不分青红皂白的指责,这位老师在自己没有弄清楚事情的事实时,妄下结论,欠缺思考。艺术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在现实中,也有极少数个别的老师的确存在此类情况,因为我也亲身经历过,所以这个片段引起了我很大的共鸣,但我仍相信绝大部分教师还是公平公正的。
在如今这个社会,好像“谁弱谁有理”真的已经变成了一种约定俗成的道德绑架,这显然是不公平的。同情弱者,是基于人的同情心,也是驾驭在遵守规章制度的前提下,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并不能因为公众的怜悯心而反转局面,漠视规矩。一味的对“弱者”谦让,也是纵容他们继续错下去,渐渐地,他们会仗着自己是“弱势群体”继续做着他们所谓的应该享受到的权益。小到公交车“倚老卖老”霸座,正所谓“公交车上林黛玉,菜市场上方世玉”,大到与豪车剐蹭,却因自己是普通市民赔不起,让车主“自认倒霉”。这种“谁弱谁有理”的歪理邪说在如今的法制社会下显然是站不住脚的,而是“谁违法谁承担”。
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杜绝“谁弱谁有理”才能阻止他们继续猖獗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