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由行诺加咨询旗下品牌一节文化课原创。作者:蔡海鹏(蔡导) 企业文化落地创新引导专家一节文化课的意义,是用价值观创造价值,清醒地根本解决人与组织的复杂问题。我们致力于研究企业文化落地(OC)与组织发展(OD)领域的模型和方法。更多资讯请关注:一节文化课。
Spenser是谁?
这是他的同名公众号的介绍:我是Spenser,香港第一自媒体人,金融圈职场老司机。
这是我对他的认知:专注于写职场成长“鸡汤”的自媒体人,有几十万粉丝,还教收费写作课。
其实,我对于职场鸡汤这东西没啥兴趣,只是看到了Spenser之前的一篇推文,他在其中提出了对于他们公司文化的见解,他的态度和认知,让我有了一些思考和想要表达的东西。
九个字的价值观
节选自Spenser微信推文:《你同情我的辛苦,因为你看不懂我的幸福》。
我们公司文化九个字:不要脸,不害怕,不要命。
不要脸:我们团队一起工作,尤其做项目的时候,如果成员间意见产生分歧,在直接交流的过程中,语气激烈是可以允许的,因为我的性格就是要骂直接骂,本着对事不对人的原则,如果讨论的效率不高,那就吵嘛。在职场打拼,得有不要脸的觉悟。
不害怕:新媒体行业算是一个比较新的行业,这导致很多事情,没有前车之鉴可以参考,大家都是摸着石头过河,一路踩着西瓜皮。而且新媒体属于典型的互联网行业,变化快,红利周期短,早进场吃肉,晚几步喝汤。比如感觉今年上半年还在讲知识付费呢,过了半年,这个词就被说烂了。
所以对于雾气腾腾,完全没啥方向的未来,只有两眼一抹黑,提着胆子走夜路;走对了,有幸尝到一波红利;走慢或走偏了,那就乖乖交学费。尽管今年我们做出了一些不错的品类,比如新媒体写作课程,算是树立了行业的认知标杆,但我们也确是干了一些傻逼的事,比如......就不方便透露了。
不要命:他们说创始人的性格会奠定一个企业的文化基调,的确是这样的。反正我在面试新人和团队开会的时候,都让他们明白,既然选择来我们这里工作,就不要想着平衡工作和生活,工作就是生活,生活就是工作;上班时间固定,下班时间不固定;虽然有良好的办公室环境,但也要随时移动办公;做足浴的时候我们在讨论工作,参加线下活动的时候,一边喝香槟,或者一边听着课,一边打开了电脑;经常晚上十点还在开当天的总结会和第二天的计划会。
简单点说,我们员工的时间,都是卖给公司的。不过呢,这种独裁的工作氛围没有你想得那么糟,而且队友们都已经慢慢接受习惯了。
和我们团队合作过的人,经常对我们这种24小时不间断的工作氛围感到不解,质疑这是一帮什么样的人,然后问说你们不休息的么?结果团队成员哼哼一声冷笑:“老板不要脸,我们不要命。”
而这套系统能执行的前提,是每个在这里工作的成员,都能收获很刺激,很充实的经验,尽管过程很辛苦;而且每个人的能力和职场素养可以在短期内得到撕裂般成长。有成就感,才会有归属感。
2
价值观背后是什么
不要脸、不害怕、不要命,直白而又“粗暴”的九字价值观,从你看到的那一瞬间开始一定记忆深刻。这就对了。
Spenser无非就是用互联网人的思维和做事方式在践行一个基本逻辑。
说人话,做人事。把人放在价值观落地的第一位,而不是落地这件事情本身。
先说说企业文化落地落得到底是什么?
一个组织的企业文化理念核心内容包括使命,愿景,价值观。
使命是why,一个企业存在的理由:解决谁的什么问题,为谁创造什么价值。
愿景是what,企业要成为的样子:分阶段的蓝图描绘,一般5到10年一个阶段。
价值观是how,企业和员工坚持的做事原则:所有人都认同并践行,才能能够实现愿景和达成使命。
从这个逻辑我们明白了,落地的结果是实现愿景和达成使命,而落地的过程就是价值观从文字理念转化为员工行为习惯。
价值观存在的作用是指引员工行为有效转化。所以价值观的提炼是认知和思想的抽象,而呈现则必须是具象化的描述、可衡量的基准以及可复制的行为。
虽然随着时代的发展,企业价值观的趋同趋势越来越明显,比如在对100多家500强企业的价值观进行分析后发现,近40%都将创新作为价值观之一,但价值观却并不能简单的照搬。提炼的过程也是共识达成的过程,同样简洁的描述在不同企业和不同员工身上可能所呈现出来的已经千差万别。
所以价值观的提炼和呈现要尽可能有利于员工从认知到践行的转化。
Spenser所提出的九个字价值观就很好的诠释了这一点。
3
价值观落地的启发
如何才能让价值观真正落地,从Spenser的价值观落地效果倒推,我们大概可以得到以下几个启发:
1.表述直白清晰:
三个“不”字词语,简洁直白,可以降低理解成本。首先明确了什么事不能做,这是一个很好的方法。在移动互联网时代,职场对于创新的鼓励远远大于对于套路的死守,所以明晰什么不能做会既能强调底线,又能避免正向引导的偏颇和遗漏。在日本制造业一直流行的生产现场的“三不原则--不接收、不制造、不流出”也正是这样的一个阐述。
2.与行为直接关连:
使价值观和行为直接关连,可以提升转化效率。三个词语,加上引导性的诠释,因为可以和具体工作思维与行为直接关连,所以非常便于理解记忆和尝试践行。尽量避免生涩隐晦的词语作为价值观,同时也要避免过于虚无缥缈的无法用直接行为表述的价值观,比如“不害怕”相比“创新”,“不要命”相比“拼搏”可能都更为直接和有效,因为看到这个词语就能够关连到具体行为。
3.行为可用价值观描述:
初看这和第2点相似,其实不然,一个是演绎,从理念到行为的传递,一个是归纳,从行为到理念的强化。要尽量能够使大家在日常沟通协作中,从行为延伸到价值观,这有助于大家对价值观的深入理解和行为转化,“蓬生麻中,不扶自直”,即使面对不太理解和认同的伙伴,也会被熏陶和逐步认同。正如,Spenser所说,他的员工会用价值观来向他人解释他们的行为:“老板不要脸,我们不要命。”
Spenser对于公司文化的理解停留在价值观层面,并不是一个错误,反而是掌握了文化落地的核心要领,一种用简单直白的价值观去管理90后的有效方式。
所以,价值观并不存在落不了地的窘境,落不了地的是虚幻的口号。
只有说人话,做人事,把人放在价值观落地的第一位,文化才能真正落地。
本文由行诺加咨询旗下品牌一节文化课原创。作者:蔡海鹏(蔡导) 企业文化落地创新引导专家一节文化课的意义,是用价值观创造价值,清醒地根本解决人与组织的复杂问题。我们致力于研究企业文化落地(OC)与组织发展(OD)领域的模型和方法。更多资讯请关注:一节文化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