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北辰21天写作训练营Vol.1】
写作营第二天的任务是为小组里微信头像右边的朋友写封自我介绍,拿到这个题目我很无奈。首先我是一个介绍自己都不知道写啥的人,其次我也不是那种爱主动聊天的人。但既然开始就主动撩呗。
首先,我右边的兄弟是一个谦逊、平易近人又很有耐心的人。
昨晚,我大大咧咧地加了右手边的头像,和我一样富态的面容——徐金琪。我上来就说:“右边的兄弟,我自己的自我介绍都写不顺溜,这要写你了,压力山大。该哄孩子睡觉了,有啥料可以先报给我,明天跟你沟通,希望能写的比介绍我自己好。”
徐老师给我回复了:“好的,晚安!”
今天,我开始撩老师,上午先让老师发自我介绍,看老师没回应,下午继续强撩,说“对你我还一无所知,有没有公众号可以先让我了解了解”。只能说我太无知也太笨拙,我只要提前看一下徐老师的朋友圈(加了微信居然没看朋友圈)或者百度搜一下(内心应该以为都和我的名字一样,只是网络小说中的名字),也不至于这么尴尬。
徐老师回复了,先是对我表示歉意,接着提到最近身体不太舒服,总跑医院。然后给我发了一个在行名片——徐金琪(演讲设计师,原央视记者组组长)。还跟我说这是在在行上的简介,问我材料可以么,如果不行,回去重新写。。。。
只能说老师人太好了,我立马改口老师,对称兄道弟表示歉意,老师却说本来就是兄弟,和老师初次的沟通很愉悦。
其次,我右边的兄弟是一个拥有爽朗笑声、极富亲和力、能走进别人心里的人。
我并没有和徐老师通话,也没有做进一步沟通。只是开始查徐老师的经历,搜到了徐老师在网上的视频,用多角度思维打开有效沟通的大门——沟通力。原本只是想简单看看,积累素材,找找灵感,没想到一打开就吸引我把40多分钟的视频从头到尾看完了。
徐老师讲的过程中时不时地自己就嗨了起来,哈哈地笑起来,声音很有魅力,感觉是多年的老友在促膝长谈。徐老师讲沟通力,多年的记者经历使他能够与各种人进行深入沟通,比如为了一垅地80块的收益连告3年的80多岁老太,为报杀父之仇陷入冤冤相报何时了境地的杀人犯等等。徐老师提到了为何他喜欢记者这个职业,提到了同理心站在别人的视角看问题,他说了一种奇妙的体验,当和采访者聊两三个小时之后,觉得自己就是采访者,采访者就是自己,这种体验好妙!
再次,我右边的兄弟是一个十年饮冰,难凉热血的人。
徐老师提到——成功只有一个,那就是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过一生。多年的记者生涯培养了徐老师多角度看人的能力,不仅多角度看人,也多角度思考,多角度看世界。徐老师把自己的喜好和多角度思维的能力代入了接下来折腾的每一件事情中,比如举办多角度沙龙,帮助多人走上TEDx舞台,中国首部话剧式演讲发起人。他身体力行地推广多角度的理念,为这个个人崛起的时代热血沸腾。
很幸运我右边的兄弟是徐老师,这也是初次“见面”的徐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