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儿子,高一学生,属于逃避痛苦型,担心自己不好好学习,没前途,父母失望,因此,学习上有负担,有压力,内耗一部分精力,不能够集中精力投入到学习中。同时孩子认为学习也是痛苦的,也进入了逃避痛苦的模式。此过程拉低孩子的能量,内心矛盾,痛苦,纠结,自责!
从现在开始,接纳,允许孩子现在的状态,归还孩子做自己的权利,鼓励孩子回归自己的内在,寻找自己,做回自己,帮助孩子探索自己的价值,创设美好愿景,激发孩子的原动力,为自己理想而努力!
我的女儿,上学前班,属于追求快乐型。 在孩子成长的过程当中,执着的追求着自己想要的东西,不凑合,不将就,不委屈自己!
在这几个月的陪伴当中,给予孩子应有的关注,及时满足内在需求,一点点,一天天地用真诚地爱把孩子拉回到自己的怀抱,真正的把自己从问题框架转向有效框架,深深地感受到孩子天使般的宽容,和作为父母这"狭隘自私"的爱,真是汗颜啊!
在此我深深地感谢如此有效,高品质的课程,感谢铭馨老师的大爱引领,感谢我女儿的执着,不将就,感谢家人的大力支持,我也要感谢自己如此地爱着孩子们!我真得很棒!
课程笔记:
学以致用是目的
调试方向:由问题框架转向有效框架
方向一:孩子在乎的价值是什么,独特,内在深层需求是什么
方向二:运用内感官,了解特色,达到良好互动效果,激发学习兴趣
方向三:找到被推动,被激励的着陆点
1.模式:逃避痛苦,追求快乐
有目标一一追求快乐
不想让父母失望一一逃避痛苦
2.追求快乐型:
①成为企业家,音乐家,将军之后,会怎么样?(欣赏,肯定)
②刻画成功画面(兴奋);
③将军八,九岁时做什么呢?(好好学习)
3.兑现承诺很重要,包括追求快乐和逃避痛苦两个方向
4.了解孩子特点,有的放矢去互动;能力范围之内,要求适当,合理期待
5.逃避痛苦型:
把快乐设计到逃避的痛苦之中,如想和同学玩,但不想写作业→表扬写完作业的同学,与同学互动!
探索,实验,运用→学以致用,不同状态,不同模式,不同应对!
例:
偏科→语文好(怎样做到的,通过ⅤAK,找到在乎的价值〉→数学不好(找原因)→把价值设计进弱项里→调整内感官,提升能力(天赋不同)→模式(逃避?追求?)在明确方向后给予助力,采用相对应的方法去帮助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