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绪人人都有,每个人每天都会经历不同的情绪。在梁宁的产品思维30讲里,最初也是从情绪开始讲起,可见其重要性,我们都要与情绪共舞,能不能跳出一支和谐的舞蹈关键看是如何与情绪相处。在产品思维课里谈到:“如果把人想象成一部手机,情绪就是底层的操作系统,有的人是IOS,有的人是安卓,大家版本号都还不一样。而后天学习的知识技能,都是安装在底层的操作系统上的,一个一个的App。我们后天学习的东西,都是理性,理性是把人往回拉的力量。但是驱动一个人的,其实是他的内在感受、他的情绪、她的底层操作系统。那么我们怎样认识情绪,我们又如何去面对我们的情绪,疏导我们的情绪是我们需要了解的。
机缘总会有的,在苏勤老师的情绪管理课上就很好的认识了情绪以及几种疏导的方法,比喻非常恰当,方法分外有效。
我们常常说的负面情绪有哪些呢?
愤怒、自责、烦闷、不安、泄气、失意、厌倦、痛苦、恐惧、失望、寂寞、沮丧、忧愁、难过、焦虑、可怜、厌恶、嫉妒、紧张、遗憾
如果你说你不喜欢自己有这么多的负面情绪,我想问你,有一颗高科技药丸,只要你吃下去,所有的负面情绪都会消失,你会吃吗?
有些人会选择吃,而大多数人会选择不吃,这又是为什么呢?且让我们看,如果没有了负面情绪的话,会有怎样的情景出现
当所有的“负面“情绪都消失的时候,我们不再担心深夜回家的孩子,当灾难来临的时候没有恐惧的感受,也不会采取快速的行动,看到动人的电影不会有伤心的感受也没有伤怀,这样怎么样呢?是不是会感觉到少了一点什么呢?总觉得是有一点点的缺失的。。。。如果没有了痛苦,没有了恐惧,那么快乐还是快乐么?。。。。
小时候我们最盼望的是过年,因为过年可以穿新衣服,我们会高兴一整年,那现在呢?我们会因为一件新衣服高兴多久呢?也许一天就已经是很长的了吧。如果没有对比我们就少了很多的乐趣。快乐也就不是原来的快乐了,正如著名心理学家卡尔荣格所说“如果没有悲伤与之平衡,”快乐“这个词将失去意义。
告诉大家第一句话:情绪是忠实的朋友
那我们会说负面情绪不那么的喜欢,他们也是么?肯定的说,是的,为什么人类在几千年的进化过程中这些负面情绪没有消失呢?因为负面情绪也有他的积极意义,让我们来看一看
邀请大家做两个小练习
连续念3遍愤怒并说出你的感受 连续念三遍恐惧两个字并说出你的感受
我们可以感受得到,当我们不断重复的念愤怒的时候,我们会有感觉有一股向上的力量,激发你的能量,当我们反复念恐惧的时候,我们则会有一种向下的力量,让你会有想要避开念头。那我们来看,这就是“负面“情绪的能量,它的积极意义,举两个小例子。
关于愤怒:一个懦夫,在面对日本鬼子的罪行的时候,他的愤怒可以让他对日本鬼子采取反抗,愤怒能激发人的能量
关于恐惧:避免伤害,如果有人告诉你东边有果树,南边也有果树,你可能并不是特别在意去哪边。但是有人告诉你东边有老虎你可能就特别的注意了,因为老虎会吃掉你,所以恐惧可以让人避免去可能有伤害的地方
愤怒:给我们力量去改变一个不能接受的情况
痛苦:指引我们寻找改进的方向,方向正确痛苦减少
悲伤:从失去中取得智慧,更珍惜尚拥有的
张/焦虑:事情很重要,需集聚额外的能力保证成功
嫉妒:让我们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以及有多想要
。。。。。。。。。。。。
这些就是负面情绪的正面意义,在历史长河里不同的情绪推动我们的前进因而能够保留下来。那么情绪我们能够控制他们为我们所用么?
我告诉大家关于情绪的第2句话
情绪是心理的大小便,理智控制不了情绪是否产生
理智只能为情绪服务——觉察、接纳、引导
先让我们来看看大脑的结构,让我们来看一看理智和情绪以及本能的关系。
爬虫脑
是人类进化过程中,最先发展的大脑部分,跟蜥蜴、鳄鱼、鸟类的脑中发现的几乎一样
有关生存和本能,消化、生殖、循环、呼吸等;又叫本能脑
一直在工作中状态,即使在深度睡眠中也不会休息
哺乳脑
是哺乳类动物都有的脑区,所以又叫哺乳脑
可以跟动物,尤其是哺乳动物建立感情连接,跟这个脑区的功能有关
受损的人无法形成长期记忆,情绪特别强烈的东西记得特别牢
当情绪脑处于悲伤和快乐的情绪时,皮质脑脑门后面那一部分的活跃程度不一样,这部分跟思考、创造、联想这些有很大的关系。快乐时的这部分很活跃,悲伤时活动减低,所以心情不好时时脑子也不好使了。
皮质脑
是进化过程中,最后发展出来的部分,新脑
通常人们意识到的“理性中心”
爬虫脑反应最快
全是人的第一需求,这种设置才能保证物种的延续
处于本能反应状态时,不会有情绪感觉,也无法思考
情绪脑速度仅次于爬虫脑
在感到安全的前提下,才体验到丰富的情感、复杂和细微的感觉
情绪感觉达到一定程度时,皮质脑受到抑制,人变得“感情用事”
皮质脑工作速度最慢
安全感足够,情绪平稳的情况下,皮质脑才能发挥最完整的作用
情绪感受不是皮质脑的功能,是“谈”不走的,因为谈话是对皮质脑做工作
当我们面对一件事情的时候最开始反应的是本能脑,如冬天接触到冰冷的车门手会立即回缩反应,这就是我们的本能的行为,是最快的,不需要学习的,而我们的情绪脑在我们的本能脑之上,当我们感受到安全和稳定的时候,我们的情绪脑才会发生作用,比如,你去吃自助餐,取盘子的时候发现很烫手,你也是马上手缩回来,然后脑子里面才开会有不满的情绪感受,怎么这么烫手的盘子就放在这里让客人取呢?餐厅服务太不到位了,起码立个牌子提醒一下嘛。而皮质脑只有是在安全得到保证,情绪稳定的时候才能发挥作用,就比如一个学习的小孩子,父母在他的后方看着他写作业,写错会责骂,那么他的皮质脑的思考部分是不能充分发挥的,他还处在恐惧和焦虑的情绪当中,皮质脑就不能很好的发挥作用。再比如说我们兴奋的时候或者极度悲伤的时候会手舞足蹈语无伦次就是我们的情绪脑占了主导,皮质脑已经无法充分发挥理性的作用了。那我们能做的就是在情绪孩子一个小火苗的时候察觉他,接纳他并疏导他,这样才能有更理性的思考和发挥更多的聪明才智。如果等到情绪已经是熊熊烈火,那么皮质脑就无法再控制了。而察觉是最难的。
第三句情绪是“自找的”,是内在系统而非外界环境的产物。你怎么看待事物,而不是事物本身影响了你的情绪
大家一起来听听这首忐忑,你的感受如何呢?兴奋?开心?烦躁?可爱?激情?
为什么同一首歌会有不同的情绪反应呢?原因就是我们的内在系统不同,文首我们有讲过,每个人的操作系统是不同的,我们可以各种各样的事情当做APP,当我们有不同的操作系统,或者不同版本的操作系统的时候,APP在这个操作系统上会有不同的呈现的,有的流畅,有的会卡顿,有的可能会死机,其实最关键的是我们操作系统的不同,小时候我们们会在不同的规则里面成长起来,成长成一个个独立的又不同的操作系统,比如一个非常优秀的职业经理人,他各方面表现都非常好,唯独上台讲话,一定会非常的紧张,而且从小到大考试从来没有超常发挥过,一问后原来是小时候家长要求非常严格,如果没有做好可能面对很多的训斥。这就让他每当在考试或者是在人前的时候就非常怕出错,即是已经过去很久的事情了,但是因为是内化的系统,每当面对同样的事情他都会产生类似的情绪,比如恐惧。
再比如面对陌生人问路,当我们相信世界是善良的,我们就会接纳和帮助的态度,当我们觉得陌生人可能是坏人,对自己可能有伤害时,我们就会采取拒绝和逃避的态度。同样的是问路,因为我们底层的操作系统不同就会有不同的方式并产生不同的情绪感受。
再比如怎么看待失败这件事?
小孩学走路,摔倒的时候,你的表现,鼓励和坚信他一定能够学会走路,孩子长大考试不及格,为什么就炸毛了呢?人生是不可能永远顺遂的,在我们能够影响孩子的时候,教会他如何面对逆境,并在逆境中学会站起来
同样的刺激在不同的系统看来就会有不同的情绪反应。为什么同样的情绪一再发生,因为老天爷认为这一段还没修好。
那么情绪真的就无解了么?并不是,下面提供六个方法,我们选择自己喜欢的坚持下去,希望每个人都能和情绪共舞,拥有一个漂亮的人生。
呼吸放松法(正念减压之观呼吸)
双脚平放在地面上,背部保持放松且挺直
把注意力放在呼吸上,感受气息从鼻腔进入,又从鼻腔离开
需要控制呼吸的深浅和快慢,只是全然地感受自己的呼吸
感受吸气时腹部微微鼓胀,呼气时腹部下沉
如果有什么念头跑来了,只要在觉察到的那一刻,温柔地把自己拉回来就可以了,不用给自己任何的评判、否定或者是批评
挂钩法
坐着或者站着做都可以
双脚脚踝交叠
双手拇指向下伸出手臂,双手交叠,如右脚在上,则右手也在上,反之亦然
双手手指交叉结合,反拗至胸口
舌尖向上顶住口腔内上颚门牙稍后的地方,调慢呼吸
把注意力放在心跳上,保持三分钟
如双手无法反拗至胸口,可十指相对,置于腹部
腾空抽离法
想象自己在空中往下看现场,看到自己和现场所有人
只要能在这个景象里面看到自己,情绪便会快速下降
自己的形象不用非常清晰,有个人形,知道这个人形是自己就可以了
增强版:可以想象自己坐着直升飞机往下拍录像,飞机不断上升,光线变暗,看到的景象也在缩小和变暗
防弹屏法
特别适合领导或者客户批评自己,无法离开现场时
想象自己和对方之间有一面高科技防弹屏,脚边有个垃圾桶
那些没有意义的话碰到防弹屏之后,一拐弯掉进垃圾桶
]如果有哪句话你觉得对自己有意义,防弹屏会自动打开,让那句话进入自己的内心
增强版:想象那些没有意义的指责,变成臭鸡蛋、烂西红柿,反弹到对方身上,对这些指责会有完全不同的情绪感受
自由书写
感到有情绪,需要平复时,随时可以进行
用纸笔或者用手机上类似便签的APP写都可以
想到什么写什么,快速、不间断地记录脑海里的念头。不用思考,忠实地记录那些自动冒出的念头
持续至少3分钟
不管逻辑是否通顺,有无错别字,标点符号正确与否,不会写的字直接用符号或者拼音代替
除非你允许,没有人会看到你写了什么
三件小确幸
每天晚上写下当天发生的三件小确幸,以及原因,或感恩他人或嘉许自己
可以多几件,也可以少几件
重要的是每天坚持写
可以帮助自己抵御“负面偏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