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人形容得了很大便宜很开心的事,就是用“拾到皮夹子”来形容,比如这样的对话:“喂,侬哪能噶开心啦,拾到皮夹子啦?”,皮夹子就是普通话里的钱包,这个话的情景,不是说你真的拾到皮夹子,是说得了很大的好事好处,凭空捡到大便宜。此话来历说明了上海人或老上海人三个事情:
一是在上海宁心里,拾到皮夹子是不必还的,要不有啥高兴,还了还高兴个毛,所以这可个不是马路边一分钱,要交给大盖帽叔叔,这个嘛拾到就是赚到,我拾到就是我的,谁让你丢三落四,不要怪我!上海人一定就是这么想的,外地当然也有拾到钱包的,但绝对没有像上海人这样心安理得;
二是说明上海宁对经济老重视俄,对自己的皮夹子看得老紧,拾到皮夹子概率老低俄,丢皮夹子的人都会怪自己老倒霉的,也不指望别人送回来;
三是说明上海在过去相当长一段时间,和全国其他多数地方一样,发财的机会很少,国营企业多,什么棉纺厂、电视机厂等,再加上知青返城,都是大眼瞪小眼,就那么点工资和就业岗位,后来不同了,改革开放,外企私企蜂拥而至,本地的土著只分分房动迁一下,立马就身价百千万的,所以现在上海人捐款的救济灾区的,样样不落后,所以这句老话“拾皮夹子”的形容,随着外来人口的增加 时代的变化,已经很少听到了。
见图 看到吧,营销用语都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