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教堂还是大学——在它们行使其真正的功能的限度内——都是为了使人变得崇高。”
这句话摘录自爱因斯坦1937年的文章《道德的衰败》,现收录于爱因斯坦晚年文集。当时正值纳粹党执政时期,爱因斯坦也因此在早些年便逃到了美国。
教堂和大学,作为古代和现代的教育机构,其存在的意义在于何处呢?爱因斯坦认为,在于“使人变得崇高”。也就是说,通过教育所获得的科学和艺术的作用是使人类灵魂得到升华,而不是像那个年代的纳粹政府那样,成为了战争的筹码,这无疑是道德的衰败。
当今社会虽然不像二战时期那么极端,但是教育的真正意义仍然受到了某种程度的扭曲。很大程度上,国内的教育被渲染成了一种谋生的手段。虽说知识确实可以作为一种工具,使人能够靠此立身于社会,但知识的作用远不止于此。很多人在大学毕业以后,或者说在能够应付工作、在社会中独立生存以后,便不再学习。
我个人更愿意成为那种能一直保持孩童般的天真与好奇心的人。学习的过程中,有时能体会到一种“大于快乐”的情感,很特别。探索世界是人类的本能,而科学和艺术是其两种形式。可能这就是满足“自我实现需要”的途径之一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