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马逊的话题也已经聊过很多次了,现在小编ymx1839觉得已经不用普及概念,怎么做这些简单的问题了,(之前没有了解的联系小编ymx1839为你解答)现在要说的就是大家决定做亚马逊之后,要明白有哪些我们需要注意的“坑”,这些原本可以避免的问题,就不要留到后期运营中在解决了,毕竟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下面闲话少叙,进入正题:
在做亚马逊之前,你要知道的坑有哪些?
1. 可控的主观方面——店铺的运营
(1)选品问题
1;选择了季节性产品却未能把握好运营节奏,或者运营能力弱没有推起来。
选择夏天的产品,结果夏天过去了,你上了一堆当年大热的独角兽游泳圈,花费了很多的精力,好不容易熬到了下一个夏天,这时独角兽突然成了过时的代名词,热点却变成了恐龙游泳圈。这时独角兽可能也卖不出去,
2;选择了使用功能复杂的产品
后来你发现一根筋的老外搞不清楚使用方法,给你留了一堆差评,难搞哦!
(2)后台关于折扣的错误操作
亚马逊平台或有自己的一些活动,后台关于折扣有一些操作,包括优惠券,打折。无限制码,优先性优惠码,优惠码叠加等等。现在说这些操作会让你头大,可是新手可能犯的错误也多种多样。举个最简单的例子,你想给产品打个9折,结果设置成了90%off, 那就是1折,如果同时,你还忘了设置最大购买量,如果卖的又是高流量高货值产品,那这个损失是十分惨痛的。小白慎重!
(3)广告问题
亚马逊平台也支持卖家烧钱做广告,为什么对于付给亚马逊的广告用“烧”这个动词?因为如果你设置了很高的预算,一个流量高峰,英镑就烧进去了,而且还不一定达到预定效果。一定要每天分析自己的广告数据,积极调整,学习不同预算的不同打法,这能节省一大笔钱。有钱也不要不讲章法地暴力烧广告,这样反而对权重无利。
2.说了可控的,来点不一定可控的客观方面
(1)平台的规则
包括不仅限于:产品安全和侵权,发票和认证,类目审核,绩效指标,政策变动
我们都知道亚马逊是重买家体验而轻卖家的平台。举个例子,如果你被同行或客户因描述不符或侵权而投诉,你的listing就大概率会被停售,虽然后期有申诉余地,但这就打破了运营节奏。
再举例,如果你被同行或客户开了A to Z,那店铺绩效就受了影响,会被取消购物车。
再再举例,庞大的亚马逊也没有那么完善,,有时会算错帐。有时还会改变政策,如果自己不去复核,那这部分钱就贡献给了平台。
(2) 供应商的问题
再次强调,拥有优质的供应商资源,是十分重要的优势。市场上没有经历过磨合的供应商可能会存在如下问题:
① 质量问题 样品和大货品质不一样,发到客户手里才发现质量问题,这时差评就来了。合作前期最好自己抽样质检。
② 价格问题 看你卖的好了,突然涨价
③ 断货问题 如果正推在关键时期突然断货会导致排名下降
④ 职业操守 对于一些无操守的供应商,会把你的信息传递给竞争对手
⑤ 其他 不同批次的产品有色差,或不能按时交货
(3) 物流商
① 业务不专业,不知道哪些品类哪个国家走不了,到了海关才发现导致进退两难
② 时效性无法保障,在如“工作日”和“自然日”上玩套路,导致旺季时延迟入库
③ 极少的黑物流,甚至会直接丢弃货物
(4)目标国家政策
要注意在海关滞留,专利,汇率波动和VAT等方面的问题
(5)恶意操作的竞争对手
如果一个成熟的竞争对手真的想搞你,有很多种方法,当然前提是你影响或威胁到了他的销量,排名十分靠前。比如把你的广告费点光光,买了东西留个差评等等。介于我还是小学生,阴暗面不便多展开。
对于这些隐性的风险,有些客观存在我们改变不了,但能做的也有很多,一方面加强预防,把已知的风险管控到最低。比如认真研究后台设置,避免低级的误操作,比如多费心思找多个合作商,一旦出了问题及时顶替。另一方面还是说学习,无论平台还是运营。沉得下心坐得住板凳,有时学习是可以换钱的。如果这些太累,小编ymx1839建议直接做贴牌代理,让其他开店铺的卖家成为你的客户,这样你就不用考运营店铺收益了,想要个性的界面,没问题,独立部署按照你的想法来,你想怎么就怎么!
以上这些坑也可能不够全面,欢迎大家补充。虽说,听过很多道理,但依然会采坑。但好在知道的越多,才能避免的越多。最后,如果你看完也心动了,记得小编ymx1839可是一直等待着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