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咖啡厅
职场人的累,从早上开始。
醒来刷刷朋友圈,地铁上刷刷淘宝,上班时间刷刷微博,厕所时间刷刷抖音。每天,都有大量新鲜有趣的东西等着我们发现。
但是,我们并没有觉得充实,反面觉得越来越累了。
工作累、回家也累,为啥呢?因为我们每天做的大量事情,都不是在给自己充电,而是在放电。
每个人一天都有24个小时,同样是那么多时间,为什么有的人总是精力充沛,有的人却常常没精打采?
原因就在于精力储备不同,利用精力的方式也不同。
一个在充电、耗电、再充电中保持良性循环;一个在放电、放电、放电中走向颓废。
要怎样做,才能让自己拥有元气满满的一天呢?其实方法很简单,就是把握好每天最重要的2小时,并且做好精力管理。
首先咱们来捋一捋,让我们大量耗电的罪魁祸首是什么?
答案出乎意料:是强迫自己,拼命想要提高效率的“上进心”!
什么,努力也有错?是的,因为我们很容易就会掉进“高效工作”的陷阱中,强迫自己专注,忘记休息。
人不是机器,而是能量有限的生命体。机器只要插着电就可以工作很久,但是人却很容易就会因为能量耗竭而崩溃。
不停歇地专注、延长工作时间并不能真正提高效率。
福特汽车公司曾进行了一系列实验,结果是:无论从长期还是短期来看,工作时间越长,工作效率和效益就越低。
要想实现高产,就应该抛弃“效率”的念头,按照自己生理状态来工作。具体怎么做呢,有3个秘籍:
一、管理你的心理能量
人与动物最大的区别是,我们有很多种情绪,而且我们不能控制这些情绪。
当情绪来临时,我们的心理能量会大量流失。所以,要防患于未然。
情绪来了,及时分辨它,但不要驱赶它。
比如说,小A每天上班都有一种厌烦心理,她觉得自己的工作枯燥无聊,“人间不值得”。
这种情况应该怎么办呢?首先是认出情绪。
美国心理学家普拉切克提出了八种基本情绪:悲痛、恐惧、惊奇、接受、狂喜、狂怒、警惕、憎恨。
厌工心理应该勉强属于憎恨。
“喔,憎恨工作的感觉又来了,欢迎你来我这做客。我知道你是想保护我,让我过得愉快一点。但是,我要养家糊口,不可能不上班,就算要换工作也不是现在。所以,我愿意接受这种感觉,并且带着这种感觉做一点力所能及的事。”
什么是力所能及的事呢?
就是对你来说很轻松,有完成感的事。比如说,整理桌面啦,打印文件啦,回复邮件啦,反正就是能够一下子就完工,并且打个勾的事。等状态好点的,再选择更有难度的工作。
还有一个让我们疲惫的杀手:手机和网络。
看新闻、玩手机、刷视频,当我们在这些低成就感的事件中不断切换注意力,很容易就会感到心理疲惫。
其实,牛人都在控制自己的屏幕使用时间。
在《中国好声音》中,大家惊异地发现歌手李健的手机竟然是诺基亚。他说“因为我不需要智能机呀”。
同样的还有周润发。 在一档综艺中,有人提问”发哥,你用苹果还是三星?“ 发哥答道:“我用诺基亚。”
其实,周润发不仅用诺基亚,还是17年前的经典款式3310,一部手机用了17年。
虽然用诺基亚臣妾做不到,但是我们可以想其它办法 。
比如,工作时间可以把手机调成飞行模式,带上耳机听白噪音,并且给自己准备一个只有工作网站的专属浏览器,这样想分心也不可能了。
此外,还有三种补充心理能量的方法:工作间隙练习深呼吸、尽情大笑(听一会相声或脱口秀)、短暂地打个盹。
二、保住一天中最重要的2小时
状态差时做简单的事,状态好时做有难度的事。
要像爱你妈、爱你的孩子一样,爱你一天中最重要的2个小时。用这2个小时做有难度的、真正重要的事。
做到这一点,就能决定一切。
Facebook创始人、30岁就成为亿万富豪的扎克伯格说过,“我每天只要专注工作四五个小时就可以了。”
对此,常常熬夜加班的我们实在是无力吐槽。
其实,扎克伯格要做的事并不比我们少,但是他比大多数人更专注,所以也就更高效。
心理学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帕金森法则:如果不加控制,完成一项工作的时间会膨胀到你所拥有时间的极限。
如果你有2个小时去完成一个项目,那么,你将在2个小时内完成它。
如果你有一个星期的时间,那么它将会用去你一星期,而且很可能,你所完成的产品也不见得就比2小时完成的产品更好。
在《每天最重要的2小时》中,心理学家乔西·戴维斯指出,普通人长时间处于漫不经心的状态中,因而错过了精力管理的关键抉择点。
比如,大多数人精力最充沛的时段在早上9点-12点。但是,有多少人能够好好利用这个时段呢?很少,因为我们总在分心、总在错过。
小A就是这样:回复完一封邮件,和同事聊两句;打完一通电话,刷刷微信;打开资料要写报告,想再拖一会,还是先干点简单的吧。就这样,一整个上午的黄金时段都被她浪费了,到了下午没精神工作,晚上只好加班。
要想避免这种情况,我们首先要高度重视自己的高效时段,并且把握那些重要的“决抉点”。
知道这个原理以后,小A每天都很珍惜上午的时间,并且训练自己“有意识地选择”,而不是选择相对容易完成的任务,或不假思索地抓住脑海中出现的第一个任务。
记住,不要随便开始一项新任务,除非已经有意识地决定了它确实值得做。
三、注意饮食、光线和运动
身体状态对工作效率的影响是惊人的。要想保证自己的状态达到60分以上,要从饮食、光线和运动三方面着手改善。
①饮食
首先是最重要的水。
我发现自己工作效率最低的时段,是感觉缺水的时候。研究表明,2%的水分流失就能对一个健康年轻人的注意力和短期记忆力造成损害。
大量喝水,开始工作前提前准备好一大壶水,在工作间隙时及时补充。
我有一个心得是,一定要为自己准备温度合适的水。因为有的时候,水太热、太冷都会让我们感觉烦躁。因此,可以准备一壶热水和一瓶凉水,兑成合适的温度给自己喝。
如果想要精神一点,可以摄入茶和咖啡。如果非得要吃零食,选择每日一袋坚果。
②光线
研究发现,偏蓝的白光(类似于晴朗天气下的自然光)能让人更加警觉、思维更清晰、注意力更集中,更加不容易感到疲劳。
因此我们要多开灯。在光线不足时,可以在办公室准备一盏台灯。
如果条件允许,找一处有充足自然光的地方工作。
把灯泡换成偏蓝光(冷色调)的白灯。
③运动
运动会让你冷静下来,并拥有良好的情绪。
研究表明,对于提升大脑效能和创造积极情绪来说,最有效的运动是20~40分钟的中等强度运动,也就是快走或慢跑。
出一点汗,放松一下肌肉,呼吸比平时加重一点,完全不需要挑战自己的极限。
如果你要面临当众演讲,或者是完成一项有挑战的任务,那么可以把它安排在运动之后,或者在进行这项任务之前,主动的运动一下,为自己充上电。这样,就能表现得更好。
现代社会,越来越多的人因为工作的压力而陷入身体和心灵的亚健康中。
很多时候,我们只顾眼前的“效率”,而忽视了选择和休息的重要性,结果只有“耗电”没有“充电”,越来越累。
其实,衡量我们表现的标准应该是工作“成效”,而非所谓的“效率”。
要做到真正有成效,我们必须意识到,每个人精力都非常有限,因此必须有策略地进行精力管理。
利用好每天最重要的2个小时,产生高效率的输出。再通过控制饮食、适量运动来给自己充充电,这样我们的状态才会越来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