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始微时,与萧为善;及为将相,有郤。至何且死,所推贤唯参——《史记·曹相国世家》
说实在我起初读到这句话时,脑子有点懵,倒不是我看不懂文言文,而是对其中的逻辑关系,以及透露出来的崇高人性感到诧异,当我翻阅了一些史书,仔细审视两人的关系时,我只看到这两个字:国家。
还是让我先将上面那句话翻译成现代文:当年曹参还是一介布衣时,与萧何的关系特别好,等到他和萧何都成为将相后,两人的关系出现了问题,但是等到萧何快要死了,惠帝要他举荐一个人来完成未竟的事业时,萧何只推荐了曹参一个人。
作为一名工科生,我总是喜欢用数学思维来解释这个世界,所以就让我采用数学推导的方法,来认真剖析上面那句话:因为曹参当初是位小官,所以萧何主动向他示好——似乎不太符合数学逻辑;当曹参是位小官时,萧何没有门第限制,主动交好,所以当两人都做了大官,两人才产生了摩擦——似乎也不太符合数学逻辑;因为两人之间产生了摩擦,所以当萧何快要死了时,给惠帝只推荐了曹参一人——我有点精神错乱。
这完全不符合逻辑推理!是的,人的高尚品质不是数学公式能够推导计算出来的,不是所谓的人之常情的自然延伸,让我们再次提及两个字:国家。
眼睛盯着“国家”两字,很自然地得到了如下的推论:
当曹参当初还是位小官时,萧何就看到了曹参是潜力股,将来肯定会对国家有贡献,就放弃等级观念,主动结交。
当两人都做了大官,曹参不会因为当年萧何对自己有知遇之恩,而没有原则的迁就萧何,在国家大事上,如果萧何做的不对,曹参一样可以站出来反对,所以两人之间产生摩擦。
萧何病入膏肓时,客观审视了一下身边的人,觉得能够接替自己,胜任相国职务的,也只有曹参一人,便不计前嫌,从国家的整体利益出发,向惠帝举荐曹参接替自己的职位。
事实证明萧何没有看错人,在他死后,曹参没有因为他们之间曾经发生过一些不愉快,就随意进行制度改革,或者完全推翻萧何生前制定的各项游戏规则,与之相反,曹参对萧何时代的政治制度和经济制度几乎照单全收。
人走茶凉的事,咱不干,过河拆桥的事,咱也不干。
个人事小,国家事大,为了国家可以放弃个人恩怨,为了国家可以握手言和,为了国家可以忍辱负重,为了国家可以牺牲一切。
这就是国之栋梁。我仿佛看到了两个高大的形象,在夕阳的照射下,款款向我走来……
但是冷静下来之后,我还是愿意站在客观的角度,去评判曹参的所作所为,他完全遵循萧何时代的制度,采用近乎无为的治理方式,他错了吗?
纵观中国几千年的文明史,就像在观看一场烟火表演:精彩纷呈,复杂多变,下一刻,你永远不知道会发生什么。
但是,将所有的历史事件按照时间顺序进行排列,就会发现一条明显的规律(当然,这条规律不是我发现的,是无数人,用无数的方式,得出的同一个结论),那就是“治”与“乱”的辩证关系。
大乱之后必有大治,大治之中隐藏着大乱,“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当时所处的时代正是大乱之后,乱到什么程度呢?在八年时间内,发生了如下大事:秦始皇进了坟墓,秦二世去了阴间;刘邦进了咸阳城,子婴出去了;项羽也想进咸阳城,刘邦没让,直接送他去了西天;刘邦进了长安,吕后尾随其后;刘邦走了,刘盈(惠帝)来了,吕后没走;萧何走了,曹参来了,吕后还没走。
大乱之后需要大治。全国的老百姓都在喊:“我们太累了,我们要休养,如果可能的话,我们要疗养!”
这时曹参站出来说:“你们放心,我什么都不管。”
我对曹参的这一做法还是有诸多疑问的,当然,有疑问的也绝非我一个人,惠帝也提出了同样的疑问,甚至质疑曹相国的不作为(惠帝怪相国不治事),从惠帝责怪曹参这一细节,还是能够看出这位小皇帝希望搞出点新花样儿,毕竟老子的光辉实在太过刺眼,现在轮到儿子做皇帝了,还是一成不变,感觉面子上有点挂不住,也缺乏当领导的成就感。
所以惠帝看到曹参不作为,心里就不高兴,觉得曹参没有深入领会领导意思,没有充分贯彻“一朝天子一朝臣”的指导原则,没有将革命工作推向新高潮,就找了个机会狠狠地批了曹参一通,史书上用三个字描写了当时曹参的动作:免冠谢,就是脱帽谢罪,真的在谢罪吗?
看看这位曹大仙接下来怎么说吧:“陛下觉得和高帝(刘邦)比起来谁更厉害些?”
“我怎么敢和老爸比!”
“那你觉得我和萧何相比谁更厉害些?”曹参一副没事儿找抽的样子。
“那还用说,你自然不如萧何!”惠帝还真不客气,直接抽上了。
“恭喜你答对了,既然先帝和萧何那么厉害,他们制定的政策法规已经尽善尽美,我们只要完全遵循就是了,何必非要改革呢!”
“好的,你不要再说了(君休矣)!”
谈话结束。
其实在这位短命的年轻皇帝短短七年(老爸也是7年,不知是巧合,还是爱的呼唤)的执政生涯中,还是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为老百姓办了许多事情的,只是因为背后有位实力强大的老妈吕后,所以未免有些郁闷,有些孤单。
不管怎么说,从当时的国情出发,从稳定江山社稷和国泰民安的角度讲,曹参的做法无疑是正确的。
他不是位创新型人才,但他是优秀制度的鉴定捍卫者和执行者,这已足够。9", "1=��"p_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