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1894年的甲午中日战争之中,日军妄图吞灭中国的野心就已显露无疑。1937年“七七事变”,不过是日军野心的最终爆发。
日军侵华之后,整个中国与民族都陷于亡国灭种的深重危机之中。无数人在炮火的威逼之下被迫逃离家园,流离失所,无数人在日军的铁蹄之下悲鸣,哀号。历史,早已沉痛地记述下了这一段不堪回首的过往,即使是隔着黑字白底,我也能深深地感受到那种扑面而来的绝望与悲哀。
但抛去这些不谈,最令我感到难以置信和悲伤的,是抗日战争时期伪军数量竟然是多于日本侵略军,而且是二战中无数饱受战争折磨的国家之中的唯一一个。
这是一个多么令人心痛的数字,“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在国破家亡的阴云笼罩之下,最为悲哀的不是来自侵略者的虎视眈眈,而是本该与你同甘共苦,并肩作战的伙伴,同胞却在转眼之间走到你的身后,将冰冷的刀刃插入你的胸膛,这是最为难以接受的。
也许,许多人是会说,在当时那样的情况之下,有人做出这样的选择也是情有可原的。的确,在抛下种种顾忌乃至原则转而投向日军的旗下之时,能够获得战争年代难以获取的香气腾腾的白米饭,能够得到抵御严寒的大棉衣,甚至在日军占相对优势的局面之下多获得几分生的希望。这些种种,在现在看来不过只是一些平常之物,但在当时人眼中看来,这都是一种奢望,是一种为了生存而拼了命想去获取却往往事与愿违的奢望。
在这种奢望之下,人,难道就一定要向其屈膝投降吗?在某种特定的情况之下,当“原则”与“温饱”发生冲突之时,我们到底是要守住原则,还是选择温饱?
那我们不妨设想一下,失去了“温饱”的那一份保障,生活会变成什么样?大抵就是食不果腹,衣不御寒,面黄肌瘦,形销骨立,甚至会在有些时候失去生命。这,无疑时可怕的。那我们丢掉“原则”,只求“温饱”又会变成怎样呢?我们或许是会锦衣玉食,生活安逸,最不济的也可以是不必在饥饿与寒冷中痛苦的死去。但没有“原则”的活是一种怎样的活呢?为了得来温饱而失去原则的活,可以卑躬屈膝,可以摇尾乞怜,可以让别人踩在你的头上,用手指着你的鼻子肆意讥讽,你却只还能是弯着腰,腆这笑脸点头说“是”。甚至,你会为了一点儿的钱财而去抢劫,去犯罪,沦为人人唾弃的过街老鼠。
你或许还是会说:“这也没什么关系啊,至少我还是活着,活着就代表着还能够有希望,还能有东山再起的机会。”是,我不否认,活着是代表着还有希望。可是这样子的活,没有尊严,没有骨气,没有原则的“活”还能是“人”的活吗?这难道不是行尸走肉吗?
臧克家有诗言:“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丢了“原则”的人活着,在其精神上却是早已就死亡。试问一个长期弯着腰的人,当压着他的重物有一天终于是被缷去,他的腰就能直的起来了吗?就像是东南亚地区的象,小的时候被一根铁链困住,无论如何也无法摆脱,而当其长成大象之后,铁链虽还是那根铁链,可大象却依然被困住。明明那样的一条小链子,明明大象轻轻用力就可以摆脱束缚,可是大象却不是当初的小象了。当已习惯了被束缚,就算是将来成长,可这一种束缚感却牢牢扎根在你的心底。就像是一个人的气质,一旦养成,无论今后是贫穷还是富贵,都将是难以改变。
当你第一次抛下“原则”之时,你或许还会想着在今后的某个时间还会再次拾起。可当你尝到了抛下“原则”后得到的好处之后,你要如何确保你今后不会一发不可收拾,你要如何保证你将来就会停止?
守住“原则”太过于艰难,而放弃“原则”而求得的“温饱”有太过于美好。当你沉浸于这一种美好所营造出来的迷梦之中时,所谓的骨气,锐气,尊严以及你最初放弃“原则”的初心都将会是在这一种迷梦中悄然消逝。尝过苦的人再来尝甜味,就会比一般人尝来更加美味。而这一种美味在你放弃“原则”这一种虚无缥缈的东西之后就可以轻易获得,谁能保证自己不会动心?在你不停的为追求它而不断降低自己的底线之时,还要谈什么希望,还要谈什么东山再起?
无论在什么情况之下,我都选择坚守原则。这里,不是想来灌什么“心灵鸡汤”,只是想说:“我想以一个人的身份活着。”只求温饱的活,不该是人该有的活。人之所以区别于其他生物,正是因为其具有其他生物所不具有的思想行为。人的活,有底线,有原则,不只是为“活着”这两个字。
正是因为人的活有原则,才会在抗战时期涌现出一大批为国家抛头颅,洒热血的英雄人士。难道那些为国捐躯的人就不想活吗?难道他们就不想求得那一份能够保障生活的“温饱”吗?谁都想要“温饱”,但不是谁都会为了“温饱”就放弃了最该持守的“原则”。他们只是暂时放弃了眼前的“温饱”,而去为国家,为民族以及为了他们本身谋求更加长远的未来。也正是因为有这样能够守住原则,守住底线的人的出现,在伪军数量都多于侵略军的情况之下我们的国家还能够抵住这一场灭顶之灾。
无人可以否认,“温饱”对于我们生存与生活的重要。但不是所有重要的东西,都值得我们没有原则的去追求。生而为人,就该活出人的骨气来。无论何时,何地,也请守住你的原则。我们是要骄傲的活,绝不苟延残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