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继续品读《论语》第十一篇“ 先进篇 ”,本篇主要阐述了孔子对学生们的教诲之词和相关事件。
在上文品读了“先进于礼乐,野人也 ”,是“先进篇”的第一章。
“先进篇”,主要阐述的内容都是与孔子的学生直接相关,其中既有孔子对他们的教诲之辞,也记述了一些具体的事件。
孔子在第一章就明确指出,真正有用于国家的人才,往往不是依靠祖荫登上仕途的那些人,而是通过学习,依靠真才实学获取官位的人。
因而孔子的学生多为平民子弟,这突破了官府、贵族垄断教育垄断文化的状况。
同时,孔子对学生的教育也主要体现在道德品质的培养上。
在第一章提到,能选做官后学习的,都是官员贵族的子弟们;先学习后做官的,都是平民百姓。
孔子说,如果要让他来选择哪种人做官,他会选择那种先学习了再选择做官的人,先学会了礼乐的人。
在孔子看来,从底层慢慢打拼,慢慢学习起来的这些人呢,他更懂得学习的价值,他会认为这些东西是有价值的;而且这样的人,更有实践的经验,更接地气,他更了解民间的疾苦,然后他更具备常识。
在前面文中,孔子就说过自己,他说:“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就是说,孔子自己本身就是一个出身很贫寒的人。
所以,孔子基本是什么事都干过,从底层一步一步摸索起来的,各种各样的事儿都道一点,也就更懂得学习的价值和了解百姓的疾苦。
继续下章,孔子谈在陈、蔡国被困之事。
子曰:“从我于陈、蔡者,皆不及门也。”
陈、蔡:都是国名。门:指孔子门下。
孔子说:“曾跟我在陈国、蔡国之间遭受困厄的弟子们,现在都不在我的身边了。”
这段是孔子晚年以后再回忆的一段感慨。
大家都耳熟能详的一句话“绝粮于陈蔡”,是当时孔子周游列国的时候,路过陈、蔡国遇上战乱,粮食断绝,随从的学生们都饿得走不动路。
所以,孔子到了晚年,面对物是人非的现状,回忆起曾经共患难的弟子们悲从中来,感叹这些学生都不在身边了。
人老了,就容易感伤呀,我们年轻人有空就要多去看看家里的老人,老一辈们,这也是一种“仁德”。
接下来这章,谈到孔门十哲。
德行: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言语:宰我,子贡。政事:冉有,季路。文学:子游,子夏。
德行:指能实行孝悌、忠恕等道德。
言语:指善于辞令,能办理外交。
政事:指能从事政治事务。
“德行好的有: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能说会道的有:宰我、子贡;精于政事的有:冉有、季路;通晓古典文献的有:子游、 子夏。 ”
这段话开头没有“子曰”,说明这话不是孔子说的,是后来编著《论语》的人说的。
如果是孔子说的,他叫颜回,不会叫“颜渊”,会叫“回”,因为孔子跟这些学生是长辈对晚辈,就可以直接单叫名字。
而这里称的是他们的尊称。编著《论语》的人把这孔子的十个学生,分类为德行四科。
分别是:德行,言语,政事,文学。
德行好的有: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
颜回性格内向,勤思善学,不迁怒、不贰过、不伐善、不施劳。
闵子骞是一个沉静寡言的人,他为人恭敬谨慎,以修德为终身目标。
冉伯牛性格宽厚,做事认真,善于处理日常事务。
仲弓即冉雍,他为人仁笃厚道,任劳任怨,不善言辞,孔子称他有帝王之资。
能说会道的有:宰我、子贡。
宰我好学善思,能言善辩,语言平实,但能一语中的。
子贡天性聪颖,思路敏捷,善于交际,他是孔门弟子中最富有的一个,家累千金。
精于政事的有:冉有、季路。
冉有性格开朗、多才多艺。
季路耿介正直,粗鲁率直,重信守诺。
通晓古典文献的有:子游、 子夏。
子游爱好文学,对孔子倡导的“仁”有特别的领悟,常常能提出自己独到的看法。
子夏刻苦勤奋,崇尚“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强调知行结合。
可见,孔子的这十个弟子各有所长,各有特点。
这些人在前面很多章节都有谈到他们,也讲过他们的故事,这里就不在多讲。
岁月团队第二季征文开始啦,写下你生命中最重要的那个他(她)。
详情请点击☞第二季征文:那年,那月,那个他(她)
来简村,怎么少得了会员呢?大熊邀请你开会员啦,满满福利等你领,千万权重为你助力文章。
详情请点击☞简书合伙人大熊之影叫你领取福利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