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儿子三岁多,小儿子一岁两个月的时候,两个小家伙都特别迷电视。为了把他们从电视机面前拉开,我几乎每天晚饭后都带着两个儿子下楼去玩。
这时候刚好是夏天,小区里出现了好多蜗牛。我带着他们打着手电筒到处找蜗牛,顺便给他们科普一下蜗牛的知识。我们一边找,一边数数,最多的时候找到了两百多只。然后我们按照蜗牛个头的大小,给他们安排不同的身份:个头大得离谱的就尊称他为蜗牛祖师爷、很大的就叫爷爷、奶奶,比较大的叫爸爸、妈妈,比较小的就叫儿子、女儿,很小一点点大的就叫蜗牛宝宝。我们会把爬到路中央的蜗牛移到安全的地方,这样他们就不会被踢碎或者被踩扁。假如我们自己不小心踢到了蜗牛, 就会跟他说:“对不起,蜗牛,我们不是故意的。” 然后再把他们移到安全的地方。要是看到被踩死的蜗牛,我们会对着他的尸体表达我们的遗憾和难过,然后互相提醒要留心看路。孩子们还给蜗牛喂吃的,有树叶、树枝,还有手指饼干。刚开始我坚决不相信蜗牛会吃手指饼干,结果蜗牛还真的吃起来了,我觉得非常不可思议,激动地拍了一张照片。
每天晚上只要我说一句:“儿子们,下楼去找蜗牛了哦!” 孩子们就像去探宝一样兴奋和激动。这个游戏我们一直玩到天冷了,蜗牛都藏起来了。几个月下来大儿子的数数能力和小儿子的语言能力都暴涨。这个游戏也把生命教育很好的容纳进去了。利用身边的资源,带着孩子们在游戏中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