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续《最小阻力之路》,前面分享了结构性冲突,身在结构性冲突里的我们仿佛采取任何策略都无法离开。原因在于结构性冲突无解,不会有趋于舒缓的可能。
事实上,我们的生命结构是有可能改变的,我们必须创造出另一个具有影响力的结构,取代冲突性结构的主导地位,同时改变最小阻力之路。
——1
结构性张力
新的结构,需要具有两个特征:能够融合结构性冲突,把复杂的结构转化成简单的结构。只有当这个地位较高的新结构能够把结构性冲突融入自身的时候,它才会变得越来越重要,主导性越来越高。
它也必然是一个简单的张力-舒缓系统,它包含了一个最大的张力,这个张力最后将完全趋于舒缓。这种地位较高的结构,被作者称为结构性张力。
结构性张力由愿景和现状两大元素组成,愿景是你想创造的结果,现状是你现在拥有的一切。我们都知道,两者之间有落差,落差就会形成张力,会寻找舒缓之道。
结构性张力是创造历程的骨架。它是骨架,也是创造历程的引擎,还有引擎的能源。张力有奋力追求舒缓的倾向。身为创造者必须找出张力、善用张力,用张力尽情演出,调整张力,选定一个方向,让张力以舒缓为目标迈进。
听起来很简单,但是现实中,我们在塑造结构性张力的时候,可能朝着两个方向迈向舒缓:把愿景落实为现实,及让拥有的现状持续下去。
有时候,我们描绘愿景,会觉得离现实太远,于是把愿景的层次降低,我们美其名曰务实,但这无法形成真实的落差,结构性张力会变弱。并且,人无法欺骗自己,我们就是会想要我们想要的东西。
愿景只有被完成,我们才能确定它是否有可能被我们创造出来。在完成之前,所有的成与不成,都是臆测。
只有去做了,我们才能知道自己的能力局限在哪里。不实验、不行动的自我设限,是更不务实的。
另一个导致结构性张力减弱的原因是对现状的曲解。有时候我们空有愿景,扭曲周围的事实。
一开始,也许你只能创造岀短暂的张力。只有你非常清楚自己想要什么,清楚自己身在何方时,才有结构性张力。
——2
如何构思愿景
创造历程的最佳起点,其实就是终点。多问问自己:“最后想要获得什么?”能够找出自己想要创造什么,不要去想用什么方式创造。
构思创造成果(愿景)的时候,从一张白纸、一面空白的画布开始,也就是从零开始,重新出发,假设一切不存在。
从视觉入手,把你的创造构想变成画面,融入大量细节,从各个方面丰富你想要的成果,从各个角度观察检视你想创造的东西。
对于你想要的成果,你该了解到什么程度?答案是一旦你达到了那个成果,你就必须知道。
创造历程本身也没有所谓的正确。你可以用任何方式去创造愿景。开启自己的创造历程的时候,你会成为自己的创造专家,这才是唯一与你直接相关的事。
愿景之前会有概念,概念会比较笼统,愿景会是具体的。构思概念时,你会用各种想法实验,会有很多可能性在你的脑海中,你需要根据心中想要不断进行取舍,逐步具象化,最终形成你的愿景。愿景阶段,你必须选择唯一可能性。
塑造愿景的过程,也是教自己熟悉愿景。愿景会在某个时间点,变成真实的存在物,变成独立与你之外的存在。你的愿景,拥有了独立于你的生命。
你自己的人生也可能成为独立于你之外的真实存在,若真如此,你就可以用自己想要的方式去形塑它,塑造它,改变它。当你能做到时,你可以尽情把自己的人生发展成独立于你的存在。你可能会成功或失败,但不会因此出现认同危机。
如何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常常扪心自问:“我想要什么?”聚焦于想要什么,不受如何达成影响,不管可能性。思考怎么做是在画地为牢,总想不可能是在扭曲事实。
构思愿景时,对自己诚实,无论能否实现,都承认自己真心想要。相信愿景,它自有一股力量,能让你的行动有组织,聚焦在你的价值上,能够超脱现在与过去,从未知的境地构思出尚未存在的东西
——3
勇于面对现实
面对现实有时候很难,我们不想承担负面后果,我们不愿意接受悲惨现实。但不说实话,我们会落入自欺欺人的处境,会找借口让自己不用达到预期的水平。选择性接受现实来避免痛苦,这似乎是人的天性。
但如果渴望创造,认清现实是前提。当你试着去认清现实,了解何谓现实,你才能够创造岀对自己而言真正重要的事物。你想认清现实,是因为这就是现实。
观察眼前的现实时,我们常常看不到眼前的一切,只看到自己概念中的现实,习惯性地自以为。这种能力是人类高效学习归纳世界的能力,只有概念化、归纳我们才能去更轻松地理解世界。
该如何才能真正认清现实呢?观察的时候,把自己当做一无所知,把既存概念和观察结果分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