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次读古龙先生的小说,是在十多年之后。多年之前,是在校园时期,在那个人人读书的年代,上课下课都在读武侠。当然,女生读的是琼瑶之类的言情小说,无论质量的好坏,大家都读的不亦乐乎。我也不假思索的在书海中大浪淘沙,读了许多那个时候看起来是虚度光阴的武侠科幻之类的烧脑小说。提起武侠,就不得不说金庸和古龙。
关于金庸古龙谁更胜一筹,这 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不必过多争论不休。
我觉得我更喜欢古龙多一点,尤其是读起来铿锵有力的短句,更是铿锵有力,犹如刀兵相见的火光,刹那间的美丽。
金庸是一个大文豪,历史诗词,顺手拈来,称心得手。无疑是武侠小说的大成者,后辈再写武侠多少都会有金庸先生的影响。但诸如我辈,文化水平有限,学文不多,读起来可是有点曲高和寡的感慨。
古龙的文字身处市井武夫之地,写尽了小人物的酸甜苦辣与世态炎凉,在爱恨交织的状态中引入自我的体验。
话说顺嘴,题跑偏了,转入正题。
有人说,古龙真正超越金庸之处是在七种武器开始,不知道有没有道理。
我从离别钩开始,就一发不可收拾。
离别钩的故事线索很简单。地点洛阳,由关东落日马场卖马开始,接着狄青鳞狄小侯用巧妙的方法杀河朔大侠万君武,再后来杀思思,引入捕头杨铮,后来夹杂着一百八十万两的文银被劫事件进入正题。
杨峥为了捉拿杀死思思的凶手,还有查明青龙会的来龙去脉,更是要把一百八十万两银子追回来,还有和吕素文的长相厮守,他决定带上父亲杨恨的离别钩,和狄小侯决一死战。
由于狄小侯的自负,当杨峥找来的时候,他不假思索的就承认了所有的罪名,于是两人决斗,狄小侯死,杨峥与吕素文长相厮守结局。
结局很完美,读者心里很舒服。
全篇一气呵成,没有赘言,读起来很是过瘾。
离别钩。
既然是钩,为什么要叫做离别?
因为这柄钩,无论钩住什么都会造成离别。如果它钩住你的手,人的手就要和腕离别;如果它钩住你的脚,你的脚就要和腿离别;如果它钩住我的咽喉,我就要和这个世界离别了?是的。
你用离别钩,只不过为了要相聚。是的。
这几句话深深烙印在我的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