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梳理了一下自己的写作历程。认为写作对我而言,与《刻意练习》所讲的内容有吻合。
在《刻意练习》中讲到从小白成为大师必须经历的四个学习阶段。做任何事情总是要先从培养兴趣开始,由不喜欢到喜欢,有陌生到熟悉,在这个过程中慢慢的积累,就会变得认真,去了解这件事背后的原理和背景,逐步走到全力投入的专业化阶段,最后能形成自己的特点,达到开拓创新的境界。
刻意练习为我们规划出了通往成功的路线,产生兴趣,变得认真,全力投入和开拓创新,这四大步骤。
对照这四大步骤,我结合自己的写作学习经历,有了初步的判断,认为2020年是我对写作培养兴趣的阶段,今年进入到另外一个全新的阶段,就是变得认真。
这个结论下完之后,忽然心里有些不踏实起来。 去年的自己和今年相比较而言进步和变化在哪里呀?有哪些具体体现吗?
自我审视
简单的进行了梳理,变化还是有一些的。
变化一,参加写作训练营的学习
年初报名了全年的会员,由此可见,对于写作的执着和决心了。其实写作训练营在2020年也参加过,进入的时候是彻头彻尾的小白,文字功底基础认识都特别的薄弱,这是带着天真的想象和念头,结果可想而知,在这个训练营里被虐的不行。
知识点和信息量都太大了,完成最简单的课堂作业都非常的吃力,都需要绞尽脑汁。还有很多优秀同学眼花缭乱的表演,让人瞠目结舌。如果拿一个最恰当的比喻,就犹如乡下老鼠,见到了城里老鼠。种种的不适应。
当时心中的千般滋味用上心头。也默默下定决心,一定要拿下写作这项技能。在2020年埋头去提升阅读能力,提升认知的基础上,有一定信息量打底,2021年再开始学习写作。
2020年也没有食言,来到了训练营,在专业老师的带领下学习写作技能。这种表现还是值得肯定的。
变化二,文字输出变得相对容易
很多人都有自视甚高的表现,我也不例外。过去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我对于自己的写作能力是严重高估的。一方面内心的小骄傲在作怪。自以为接受过高等教育的人,谁不会写点东西啊?另一方面工作方面经常要写报告总结,而自己也有写日记,做读书笔记的习惯,根本没有把写作这项能力放在眼里。
可是接二连三的受挫,让我看到了自我写作能力的真实水平。首先是完成工作报告,按照惯例模板没有问题,但一旦有新的内容,新的方式,就完全慌了手脚。其次,在训练营试水,看着同学们笔下生花,妙语连珠,自己却磕磕巴巴一个词儿,也蹦不出来。
在一年的时间里,我开始认认真真的关注到写作这件事。练习写心得,感受,学习按模板写书评,改变读书笔记的形式。
凡是付出的辛苦都会变成成果,这句话不假。最好的证明就是我每天3000多字的输出,放在一年前简直是不可能的。
有了一些写作的感觉,这也应当是我的改变。
变化三,逐步培养了输出的习惯
写不出来东西,主要是思考不够,素材不够,导致的没有输出的意识。经过一年的摸索,我形成了一些自己的方式和习惯,固化行为。
坚持《论语》分享。每天一句论语,原文学习的过程中,加上自己的认识和理解。主要目的还是提升自身的修养,懂得为人处事的一些基本原则。
改变笔记模式,日记和信息合而为一。看到了介绍培养日常收集素材的习惯方法。所有的信息,灵感和个人感悟,都可以随时随地的记录在一个笔记本上,一下化解了我记录信息的困惑。养成了每天将个人的经历进行梳理,同时进行深度思考的习惯。
另外在笔记中既关注了人,也关注了事。随时随地的记录下自己的所思所想,把经历的人和事进行复盘反思,增加了思考的深度,同时也提升了记忆力。
在书里自己点滴进步的过程中。透过现象看到了事物的本质,也就是说不管是报名参加写作训练营,还是写作相对的流畅,笔记记录方式发生了改变,这些仍然体现的更多的是我对写作的兴趣并没有减退,还是有比较强烈的意愿去学习提升这种能力。
找到问题
那么,问题来了,认真体现在哪里呢?
参加写作训练营的学习,得到专业老师的指导,关注老师讲课的进程,积极参与组织的各项活动,应当是一种认真的表现吧。
开始主题阅读有关写作方面的书籍。对照书籍内容,结合训练营课程的安排,去学习相应的写作技巧。怎样写爆款标题?怎样去设计写作的结构?如何能够做到精彩开头,精彩结尾。这些应该也是认真的表现吧。
看了很多能够从写作中脱颖而出的写作高手,都是一年几百万次的累积而成就了现在,我也开始跟风随行,决定用数量取胜,于是就有了每天完成3000字的日更宣言。这也是变得认真的表现吧。
继续回到书中,有目的的练习和天真的练习,映入到我的眼帘。我回看了一下自以为进步的表现,与目的结果都相差甚远。天哪!难道我自以为是的进步,只是天真的一厢情愿?
加入训练营学习,主题阅读写作方面的书籍,学习相应的技巧,包括每天3000字的写作,前三项仍然是输入,和写作的结果没有丝毫的关系,而每天3000字的写作,字数是目的,而不是质量和读者的反馈,这是算有目的的练习呢?
我必须再回到现实去一一对照自己的问题和差距了。
解决方案
有目的的练习的四个特点,具有定义明确的特定目标,是专注的,有反馈的,最后要让我们走出舒适区。对照以上四个特征,我该如何做呢?
定义明确的特定目标
明确的特定目标,不是讲感觉谈感受,而是要用数字和成效说话。
对于参加写作训练营的我来讲,能不能上稿,取得稿酬,能不能吸粉?能不能获得更多的阅读量和点赞数。这些都应该是特定目标。
自嗨式的写作永远不能作为特定目标。只能影响个人的作品,是价值量很小的,相应的就没有影响力。特定的目标,是要用自己的文字去影响更多的人,获得众人的关注和认可。让别人再读到你的文字是能够受益,要么改变行为方式,要么心灵得到滋养和启发,要么获取了宝贵的信息。
有目的的练习,我该怎么做呢?一定要给自己设定确定的目标。
我的目标是在今年的上半年上稿一篇文章。下半年上稿三篇,获得稿费 3000元,赚回在写作训练营的学费。
目前在简书写作,累计粉丝只有100人,我要争取上半年的粉丝到达三百人。下半年700人,全年吸粉1000人。
有目的的练习是专注的
学习和练习写作,是用业余时间完成。每天3000字的写作,倒逼我要提升自己的时间精力管控能力,在写作时能够全身心的投入,对个人的要求是挺高的。
为了写出有质量高水平的文字,注意力全部要围绕写作来开展。看到一段新闻,一条信息,就要思考能不能用在自己的写作上。听完课程,得到专业的指导后,就应当马上应用在当日的写作练习中。
我该怎么做呢?
全程跟随训练营领读的书籍,完成课堂互动的作业。
开始读写结合。用卡片法固化知识,练习写作技能。
4月份学会素材收集。
每周向老师咨询不少于一个有关写作方面的问题。
有目的的练习包含反馈
学习科学大量研究表明,成人的最佳学习方式并非独自练习,而是在情境中学习。
在不知不觉中,我发现自己又进入自顾自埋头写作的境地。和写作业的同学老师的互动都很少。也没有和其他的朋友交流过写作方面的认知和感受。在一种封闭的状态下学习,取得的进步是最慢的。
不断的有刺激,有反应。才能够增强写作的欲望,才更有动力去不断的挑战自我。因此在今后的学习中,我有以下想法。
每周向老师咨询有关写作方面的问题1~2个。
每周和班长学习委员互动一次。分享写作过程中的感受,寻求支持和帮助。
微信转发一定要有自己的思考和认识。对于点赞的朋友也要及时的回复。把学习任务设置难度适中,能收到反馈,有足够的次数重复练习,这样从客观的评价来看到自己真实的水平,能够纠正自己的错误,不断的成长进步。
有目的的练习需要走出舒适区
综合以上写作表现,我仍然是把自己放在了舒适区,即使设定的每天挑战字数有难度,仍不足以衡量。设定了衡量进步的内在标准,没有客观公正的外部反馈标准,这样就会有避难情绪,不敢去挑战更高的高度,难的事情暂时放在一边,这也是进步慢的原因了。
怎样走出舒适区呢?就是采取积极的行动,去完全落实以上所有计划。
总结
通过梳理,我看到了自己在刻意练习方面的差距。不仅仅有认知上的差距,还有行动力上的不足。依然是处于浅层次的阶段。
真正做到刻意练习,就要成为“练习人”,用目标专注和反馈,引领自己不断的跳出舒适区,通过练习来掌握自己的命运,使得人生充满各种可能。
这是非常值得去做,但又异常艰巨的任务,如果想改变命运,就要从刻意练习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