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节课是让学生说出植物的生长需要水分,阳光以维持生存和生长,知道植物是有生命的,具有区别于非生物的特征,在教师指导下,能利用多种感官观察,比较植物的特征,愿意倾听,分享他人有关植物的信息,乐于表达讲述自己的观点。
1. 提前布置学生准备好自己种植的植物带到学校;
2. 一年级孩子带上自己种养的植物带教室非常兴奋,课堂纪律难以把控;建议在学生进入科学教室前强调纪律,安静之后再进入教室,一定强调课堂要求。
3.在找证据证明植物是“活”的时,活动手册给出的是“有果实”,学生也说到有果实;但我有一个班的学生提出了“会结果”,这里有矛盾点,到底是会结果能证明呢?还是有果实?有孩子说出家里有盆栽,上面就有果实,但它是假的,不是活的,所以有果实不能证明是活的。说的也有道理,我是给予了肯定。但提醒孩子:前提条件是:这盆栽要是植物才行!
活动二、展示我们的观察记录
在第一课我布置了作业:回家种养植物,同时要观察、记录植物。课堂中分享时发现:有的孩子确实是根据老师布置的要求去观察记录的,但也有部分学生没有去观察记录。活动中我采用的是“植物分享大会”的方法。让学生自己讲述自己种植的植物,从培育、种植、生长到最后的结果(有些会结果有些不会)自己是如何精心呵护的,说出植物的名字,生长需要的条件,可以用绘画的方式记录。当然也有学生说因为没有管理而死亡的现象,同时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的能力,也可以让他们乐于表达,积极讲述自己的观点。
重点:活动中要引导学生如何说话,强调科学绘画的要求真实。
活动三、辨别塑料花是不是植物
通过前面观察活动,学生找到证据证明植物是活的。然后在利用之前班级组织种植的种子发芽图、四季的树找更多的资料证明植物是活的。再次给学生介绍观察方法,找到一年四季樱花的变化。因为学生已有的前概念,都能找到其他资料。同时在前面基础上,判断塑料花是不是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