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的这个时候,记得有篇文章很火爆,叫做《北京流感里的中年》,作者写自己的岳父从得流感到死去的一系列记录和心路历程。
当时我读过之后很感慨,写了好长的读后感,后来不出意料的被简书撤回了。
今年这次疫情,让我不由自主地想起那位作者的岳父,以及他们家人的疑问:不就患个感冒吗?怎么就把命丢了呢?
这个问题实在不好解释,不过如果拿到现在这个形势下,也许人们能更容易理解一点。
当初读那位中年朋友的感想时,我想的更多的是自己的压力,老人如果患病了怎么办,孩子如果患病了怎么办,至少我还能去照顾他们。
时过境迁,现在我却在想,如果真的要感染,如果能代替,还是让我来顶替家人吧。毕竟我还年轻些,抵抗力相对强一些。
我不怕,我看淡了生死,但是却难以承受家人去受病痛的折磨。
进入冬天,除了这次武汉的病毒,之前还有好多次让我又一次考虑关于生死的问题。
年中时是妻子家一位长辈过世,刚进入12月份,一位同学的父亲癌症去世。前一段时间,我姥姥家的一位长辈高血压住进了ICU,到现在还没醒过来。另一位长辈体检也查出了肿瘤。父亲的朋友癌症已经两年,现在也在勉强维持着生命。我叔叔前一阵住进医院,年前才赶着出了院。上周一位同学的5岁儿子,又查出来再生障碍性贫血......
从来没有哪一年,有这么多病痛离我这么近。
虽然从道理上讲,有病就要去治,但真正去治过病的人,知道“去看病”这三个字背后有多少艰辛泪水和汗水。
至少,我作为一个曾去北京看过病的家属,明白其中的含义。
年中我参加老婆家长辈葬礼事时就考虑过,什么是善终,是想这位长辈一样短时间内离开世界,虽然让家人猝不及防却不用经历太多痛苦,还是知道自己病入膏肓然后等着那一天到来?
当时我想的是前者,至少没那么痛苦,不用经历ICU全身插满管子还花光全家积蓄,让亲人们人财两空。
不过后来我想,这样似乎也不好。因为来的太突然,身体上是不痛苦了,但却会留下很多遗憾,来不及说得话没说,来不及做的事没做,来不及见得人没见,就这么走了。
想到这些,似乎原来那些我不理解的自杀者,才是自己命运的掌控者:不给死神机会,自己决定什么时候走。
临近年关,原本不应该想这些乱七八走的事情,但世界上的事,发生了就发生了,哪管你是不是逢年过节呢?年节的设定,原本就是一个时间节点而已。
就连我们庆祝的过年,不也是打跑了年兽才赢回来的庆祝吗?
家家户户团圆吃饺子,那位年兽却只能躲在山洞里忍饥挨冻舔伤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