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大量数据表明,遭受过童年创伤的人在成年后会成为一个羞耻感特别强烈的人,那么到底什么是童年虐待,我们又该如何改变这种现状呢?
我们的情绪中有自恋和自卑这两种心态,自恋虽然折磨人,但折磨的是别人,而自卑通常伤的是自己,我们很多人可能都饱受自卑,对我们身心的折磨,比如我们总是陷入自我批评和焦虑中,甚至对别人大打出手,这些可能和自卑有关。
作为人类我们的潜意识,希望一切都在掌控中,但是一旦我们受到伤害而无力自保时,屈辱感和羞耻感便会产生。
在童年时期遭受虐待,很多时候我们无法反抗。于是孩子会在遭受虐待和批评后,把原因归咎于自己,这种思维一旦成为习惯,在成年后,这种想法就会顺理成章得到延续,羞耻感变深刻刻在了受虐者的生活中。
这里的生命不只是身体上的更多的心理上的,但他比身体上的受虐更严重。当孩子提出一些家长认为不那么实际的想法或建议时,父母会用坚决的态度表示不赞同,蔑视或贬低孩子。父母用漠视,冷漠,冷暴力的方式对待孩子时,这对一个没有建立完全心理防御知识的孩子来说,不亚于身体上的伤害。
一个孩子的感情是非常细腻和丰富的,因为他们的理智不够强大,往往靠情绪来驱动行为,情绪就是主要的驱动,有了驱动力之后,他们就很容易形成自己的肌肉记忆,也就是固定的思维模式和行为方式。
小的创伤对大人来说不算什么,因为大人有反抗能力,能分辨对方说的是什么话,什么意思,而小孩子就不太行,他们总是容易轻信这些负面的消息和情绪,接受多了之后就会变成他们身体的一部分,尽管他们知道再多的道理,知道自己的行为方式和思考模式的弊端,但他们很难纠正,纠正的话,就要付出巨大的努力,更何况很多人还缺少那种自我观察的能力,有些人会本能的拒绝或者直接拒绝。
作者在锻炼与童年受虐者的接触中,发现羞耻感几乎会影响他们的生活的方方面面,从对自信心自尊心的影响,到经营人际关系伴侣关系及亲子关系的能力,再到工作学习接受新事物新环境的能力,包括关心自己的能力,无数的个人问题都可以归咎于羞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