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文反反复复说了“世俗谛”上要布施,不能不布施,但在“胜义谛”上还得要观布施了还得当没布施,这究竟是为什么呢?
答:“世俗谛”上要求一个修行大乘佛法的人,见到众生有苦难时一定要帮、要布施,其目的是要培养凡夫的“世俗谛菩提心“。而“胜义谛”上还要观三轮体空,帮了还得当没帮,其目的是要培养凡夫的“胜义谛菩提心”。
那么,什么是”菩提心“呢?
答:”菩提心“可以从不同角度、层次上云理解。按照现在我们所讨论的层次,可以把”菩提心“分为两个方面:
第一个方面:从世俗谛角度看,修行大乘佛法的人见到众生有苦难要帮忙、要布施,这是为增长”福德”。在佛教看来,这个由布施而培植的福德是养育“智慧”的水。没有这个福德的水,智慧的鱼是要干涸死的。
第二个方面:从胜义谛角度看,修行大乘佛法的人在行了布施后,还得要观三轮体空,帮了还得当没帮,它是直接增长着智慧。
说到这里,您可能会觉得,要总是做到世俗谛上要布施,胜义谛上还得当没布施,这也太难了吧,这种境界也太高了吧,咱们凡夫能做得到吗?
咱们下回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