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996”和“007”被广泛讨论,职场人士出现了几种不同的状态。有人甘之如饴,开始为自己经营工作态度积极的打工人的“人设”。有人进行直接的对抗,你越让我这样,我偏不这样,大不了不“伺候”了,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
还有一些人,通过职场摸鱼术在“顺应”与“对抗”中找到一条所谓的“中庸之道”,(市面上有本书就叫《让你在公司显得很能干的52种方法》),通过各种方法在公司里显得自己很勤奋,很能干,其中“假装没下班”障眼法颇受欢迎。具体来说,就是在临近下班前,在工位营造出“这个人还没走”的氛围感,诸如椅背上的外套、喝了一半的咖啡、永不熄灭的显示器......更有甚者,还想着在水杯内置干冰槽,以实现放眼望去,水杯随时都冒着热气的状态。真·职场如戏全靠演技。为什么会出现此种现象?
不敢到点下班的原因是什么?
首先,人是一种社会性动物。绝大多数人在职场中采用的是“羊策略”,而非“狼策略”。“羊策略”的生存逻辑,即保持和别人一样的步调和姿态,最好能够躲进群体之中,不要不合群。
当狼来了的时候,由于羊群数量的优势,个体被吃掉只是个小概率事件。因此,“羊策略”被很多职场人使用,把自己的行为隐没在芸芸众生之中。当加班文化变成一种被普遍认同的趋势之后,不少人都希望自己和其他人保持一致的加班步调,但又不想天天加班。灵机一动,“假装没下班”障眼法便悄然兴起了。
如何实现到点下班?
某种程度上讲,乐于使用“假装没下班”障眼法的职场人未必不是聪明人。但是在职场中采用这种方式,固然可以规避加班带来的辛苦与痛苦,减少被责骂的可能性等,但是它并没有解决真正的问题,更好的方式是打造属于自己的职场核心竞争力。
之所以产生“假装没下班”的行为,本质上是因为心中有恐惧,恐惧被质疑,恐惧被淘汰,哪怕你的业绩全都合格。而如果能够打造自己真正的核心竞争力,就会有“资格”做一个特立独行的人。不管你在不在工位,别人都会觉得你在努力完成任务,因为你的业绩已经足够优秀。一旦走上了这样一条路,就意味着修改了核心策略,不必遵循融入芸芸众生的“羊策略”,而是变成“狼策略”的践行者。在这个体系中,把自己修炼得更强,对事情会更有掌控感,进而会改变你和公司的需求结构。
另外,找到一份真正喜欢的工作,也不失为一种好方法。工作本身除了给我们带来基本收入之外,还可以给我们带来愉悦的心流体验(工作可以给出任务,也可以给出尊重与认可)。为什么很多人退休之后,反而会出现精神和身体上的问题?原因之一就是与目标感突然疏离。
长久加班不是我们的本意,若能找到一份真正热爱的工作,你会发现加班并非那么痛苦,至少在工位的时候,不会和加班这个场景发生“作对”的心态,调整心态,方得自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