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码字原因,我需要看很多种类的书增长见闻,自己本身也喜欢看书,所以看起书来荤素不忌,各类都读。有几个朋友见了,就问,为什么你这么喜欢阅读,而我们就只喜欢看某一类的书(通常就是故事书)而已呢?
一开始我对这些问题都是笑着谦虚,不做回答。因为我觉得阅读是一件很私人、很随个人喜好的事,喜欢就读,不喜欢就不读,没有说一定要喜欢阅读的道理,也就不好意思对别人的行为做一副指导状。
后来发现问的人还挺多的,有个朋友说:“我意识到阅读的重要性了,现在开始都已经比较晚了,可是不开始会更来不及。但是,我还是看不下其它书,有什么办法吗?”
我思考了几天,从自己阅读的习惯,整理出几点想法。
1、保持好奇心。
对于我来说,阅读只是因为我觉得自己很无知,越读越觉得自己无知。
知识就好像一个圆,已知的在圆内,未知的在圆外,知道得越多,这个圆越大,圆越大,未知的就越多。——古希腊芝诺
所以我迫不及待读读读,抓住一切可以抓住的时间。
我读书的原因很明显,就是想让自己知道得多一些,想满足自己对这个世界的好奇心:为什么是这样,为什么会那样,这个是什么,在世界的另一端在发生些什么……
有哪些办法可以保持自己的好奇心或者提高自己的好奇心呢?
第一,玩玩玩,看电影电视,多和别人交流。
多到处走走,走的地方多了,见过的东西就多。见过有风格的建筑,就会想了解这个建筑原理是怎么样的,有什么文化因素在里面;见到漂亮的衣服,就会想了解色彩的搭配,如何才能把它穿得更漂亮…
不要只是反反复复地看韩剧。也看看台剧、美剧、日剧、甚至日本动漫都好;内容可以有侦探类、生活类、综艺类等等都OK。
看完也不要就这样算了。比如,我是动漫迷,有一集柯南里面涉及到日本歌舞伎的知识,还请了个歌舞伎大师来配音,我一听就迷上歌舞伎了,于是找了歌舞伎相关的书来看。
与人交流的过程中,能发现不同的视角,也能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
其实不管采取什么方式,都是在增长自己的见识。只要见识先涨了,就能带动好奇心,好奇心会带着自己阅读,知道更多。
毕竟,对于满足好奇心来说,阅读比以上任何方式,针对性都更强,也更专业。想想别人花了几年甚至几十年积累出来的智慧,你花个十几块买本书看就能知道了,不要太划算了哦。
第二,培养一颗热爱生活的心。
这个真的很重要!以我观察,我觉得爱阅读的人,普遍都热爱生活,对他人也很有包容心。
怎样才能热爱生活?从你喜欢做的一切事情做起。
喜欢吃,那就多吃好吃的,不是胡吃海喝最后除了长肥啥都没有的那种,而是讲究色香味俱全、健康新奇的那种菜式;喜欢睡,那就来个更高质量的睡眠吧,不是睡得昏天暗地的那种,而是有一套晒得暖暖软软香香的枕头和被子,争取做个好梦。
喜欢的事情做多了、做极致了的人,更容易感到心满意足、开开心心。这个时候,怎还会不热爱生活?
2、环境。
刚开始培养阅读习惯的人,可能需要创设一个适合读书的环境,直到养成读书的习惯,不读浑身不舒服,那时就不会对环境过于挑剔了。
一开始这个好的读书环境我认为应该是这样的:
(1)软性条件。
包括:周围的人、读书的气氛(安静,极不推荐边看书边听音乐,容易分散注意力)、不被打扰的时间。
如果你喜欢分享,那可以找一个人和你一起读某本书,或者加入某个读书群。大家一起读,规定在某个时间段内读完,再确定一个时间,围绕这本书大家交流意见看法,在交流中体会到愉悦,给阅读多一个积极强化;而且,思维的碰撞,往往能让我们多一个视觉,多一份关于书籍的收获。
不要和正在玩乐器/在工作/在做家务/在看电视电影/在…的人一起阅读,因为他们做的事,会分散你的注意力,要和阅读的人一起阅读,最好读的内容也是一样的。(为了防止惰性,建议约定好之后,如果没完成的那个人,要给大家发红包或者请客)
如果你喜欢一个人读,一个人沉浸在字里行间,那就一个人读。读完可以写一下读后感。也许几年后,当你重读这本书,在边边角角间,发现当年自己写的笔记时,还会会心一笑呢。
(2)硬性条件。
包括够亮但不刺眼的灯光、舒适的座位(不高不低,不太软也不太硬)、整洁的环境(不会看到一半,抬头望见乱糟糟的家,就有扔下书本去打扫的冲动。)
其实我觉得,图书馆就是最好的阅读环境了。如果去图书馆不方便,那在家里书房也是不错的。但不要在客厅或者厨房看书。
天堂应该是图书馆的模样——博尔赫斯
3、挑一些适合自己的书
本来就不是很喜欢读书的人,如果从悉达多、时间简史这类枯燥的书开始,可能读不到一页就放弃了。
术业有专攻,自己不熟悉的领域的知识,最好由浅入深,从科普类读到专业类,久而久之才能接受另一个领域、另一个类型的书。
在豆瓣等读书网站上,都有前辈在推荐一些新手比较易接受的书。
个人推荐,
理财方面: 《小狗钱钱》,《穷爸爸富爸爸系列》。
经济方面:《经济学原理》曼昆
历史方面: 《明朝那些事儿》《全球通史》
哲学方面: 《苏菲的世界》
化学物理等理工科或互联网等技术方面:推荐从这个领域的名人自传读起。比如《霍金自传》、《乔布斯传》等等。因为:第一,自传有故事性,可读性佳;第二,会涉及到不少这个人做出的成就,以及过程中遇到的困难,而这些成就通常都是该领域的发展前沿,困难往往可以看清这个领域的发展曲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