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675字,大约需要阅读2分钟。
1. 阅读的第三层境界:分析阅读(11个规则)
(1)导读:“分析阅读”的目的则在于“吃透”一本书。通过了解“天使投资”的流程,来学习“读书”这件事。
(2)通过基础阅读、检视阅读,对一本书进行分类。首先,从是否虚构,我们可以将书分为“小说类”与“论说类”两大类。然后,我们继续把论说类书籍进一步细化,可分为“理论性作品”(传播知识,即陈述“什么是什么”)与“实用性作品”(指南类)。
(3)分析阅读(深入阅读)的11个规则。作者从总—分—总的角度来介绍了分析阅读的规则,先摸清书的主要框架(骨架),然后从关键字句,段落、章节分别探究作者的意图,找到作者提出的问题和解决方案。最后,尊重知识与个人观点的不同,理性地表达自己的意见。
(4)思考与讨论:记录自己阅读不同类型的书的方法。
以下是阅读后根据内容尝试做的思维导图。
图片发自简书App
2. 宫殿记忆与思维导图
笔者在导读里提到通过了解“天使投资”的流程,来学习“读书”这件事。其实如果把学习“读书”这件事与我们每个人生活中熟悉的事情来对比,真的会发现读书跟生活中的很多事情都有太多的相似性。特别印象深刻的是,前段时间在《市场营销策划》课堂上讲到的“消费者的购买过程”。即:确定需求— —收集信息— —方案评估— —确定购买— —购后评价。
以上理论回归到分析阅读,即:找到框架— —关键字句、锻炼、章节— —探究作者意图— — 找到作者提出的问题和解决方案— —读后心得。很多事情跟自身熟悉的概念和理论类比之后,就会发现容易理解,从而能够相对容易的记住,这也是联系记忆。最近在研究宫殿记忆和思维导图,发现把陌生信息与自己的生活生活联系起来,确实会印象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