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术生活在农村,家里人多,有两个姐姐,一个哥哥,还有一个弟弟。因为家里贫穷,学历又不高,直到二十八了才取到邻村的一个女子,这个女子家里条件相对而言,算较好的了,但是在家并不受爸爸妈妈的喜欢,而且嫁的这户人家又是如此的穷,要钱没钱,要势没势,女子的家里人更加不满意女儿了。在后来女儿结婚的二十几年里,女子的爸爸就去过她婆家,也就是李家一次,仅有一次。但是女子娘家家里只要有什么需要帮忙的,李术二话不说就去帮忙。可是岳父对李术并没有改变态度。
结婚后不久,李家迎来了第一个孩子,是个男孩儿,但是不幸的是,出生后不久就死了。第二年又有了一个孩子,是个女孩儿,很讨人喜欢。奶奶,叔叔伯伯都喜欢这个小成员。过了两年,李术有了第三个孩子,也是个女孩儿。但是两口子想要个儿子呀,毕竟两人以后的养老得靠儿子啊。可是当时计划生育抓得紧,如果在老家再生一个,必定得罚款啊,家里本来就穷,哪有罚款的钱呢,于是两人决定去外地。
把大女儿留在了老家,让李术的母亲照顾。李术两口子去外地后过了三年,终于迎来了心心念念的男孩儿。
所以李家有三个孩子。大女儿叫李静,人如其名,是个安静的,但有些内向的女孩。二女儿活泼开朗,强势霸道,与大女儿完全不一样。名字也活泼些,叫李敏。最小的男孩,名叫李杰,性格与大姐姐有些相似,也挺内向。因为是家里唯一的男孩儿,所以在家里最受宠,从小就被爸爸妈妈捧在手心里。
李静从小和奶奶生活在偏远落后的小山村里,三岁到十岁的这段时间就没有父母的陪伴,没有父母的关爱,也没有父母的教育。因此也几乎没有父母的概念,只是偶尔会想爸爸妈妈是什么样的呢。
李静十岁的时候,奶奶的身体一日不如一日了,李术苦心婆口劝了妻子好久,妻子才不情愿地回到老家照顾婆婆。当李静在学校听说有些陌生的妈妈回老家了,一放学就兴奋地跑回家里。到了家门,听到有陌生的谈话声,有大人的,也有小孩的。李静在门口站了好久,不敢进门,因为害怕见到几乎已经没有印象的妈妈,陌生的弟弟妹妹。“静儿啊,你回来多久啦?囊们不进门咯?妈妈回来了在屋里呢。”奶奶牵着李静的手进屋。
李静觉得奶奶口中的妈妈应该是温柔,勤劳的,对自己和弟弟妹妹也是平等相待的。可是事实并非如此,时隔七年没见过的妈妈与奶奶口中的并不一样。团聚的第一天晚上,李静就受了委屈。弟弟妹妹要吃蛋炒饭,于是妈妈炒了蛋炒饭,但是只有弟弟妹妹的,没有李静的份。李静晚上睡觉的时候默默地抹眼泪,奶奶安慰她:“妈妈才回家,没有顾及到你也正常啊,再说了,你是老大嘛,要让着弟弟妹妹,对不对?”
妈妈不仅偏心,而且对照顾李静这么多年的奶奶也不孝顺。妈妈回来的半年时间,不知和奶奶吵了多少次架,向李术抱怨了多少次奶奶,在李静和弟弟妹妹面前说的最多就是奶奶不爱干净,做的饭不好吃,还不能为她减轻负担……有一次奶奶气得决定和李术分家。
一天放学回家,李静去田里帮妈妈干活的时候,听到妈妈气愤不平地抱怨:“这个死老娘,都这么大岁数哒,还净给我们找麻烦咯……不识好啊,跟着我们一起住…让我和你老汉(爸爸)有好大的压力啊……但是今天还去找你爷爷说理,要和我们分家,哼……愣是觉得我们对她不好啊……分家就分家咯……看她以后一个人啷个搞,老娘不就是想去你伯伯家么……”
李静再也听不下去了,扔下锄头和背篓就跑回家里,哭着问奶奶:“奶奶,你是不是真的要分家,你一个人住哦?如果这样的话,我和你一起住好不好?”
奶奶也哭了,“孩子,你是爸爸妈妈的孩儿啊,长大后你要孝顺你的爸妈,要给他们养老的啊,奶奶也不晓得还能活好久啊……能照顾你的时间不多了啊……”
“我才不要孝顺他们呢……妈……妈都没有好好对你,她是囊个对你的,我以后就囊个对她……”
“静儿啊,这样要不得,要不得……奶奶以前是囊个给你说的,要孝顺爸爸妈妈啊……爸爸妈妈在外面找钱不容易……”
最后还是没有分家。
但是婆媳关系越来越差了。这一年冬天,天气很冷。一天奶奶在厨房里烤火,可是在打盹的时候,房子烧起来了。还好村里人看见,把奶奶救出来了。奶奶安然无恙,但是厨房被烧的面目全非。从此,妻子对奶奶的态度就更加恶劣,无论在谁面前,只要谈到奶奶,总会说奶奶的不是。连李敏和李杰也和妈妈一样,在其他小孩面前说奶奶不爱干净,做饭不好吃,还稀里糊涂地把房子烧了。
奶奶最终没有熬过冬天。
李术把母亲的葬礼安排好之后,就带着一家去外地。但是在外地的路上,李静看着妈妈,弟弟妹妹,一点都不伤心,爸爸倒是颓废了不少。李静问爸爸:“我们什么时候回去?”
妈妈抢先:“不回去了,看到老家那个被烧过的房子就心烦,就想到你那个死奶奶……”妈妈又开始滔滔不绝地埋怨起奶奶。
李静再也受不了了,哭着朝妈妈喊:“奶奶才不是这样的人,你才是坏女人,你不是我妈妈……”
中途停车,除了李静,其他的乘客都下车了。李静不想再和这样的家人生活在一起,于是拿了一些妈妈包里的钱和吃的东西就离开了车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