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创始人雷军有句话:站在风口上,猪都能飞起来,《浪潮之巅》的作者吴军也是这么认为,他说,一个公司如果能紧扣时代的脉搏,认清并顺应技术的潮流,就有机会站上浪潮之巅,引领行业发展,自身也有机会成长为伟大的公司。
《浪潮之巅》一开始是在谷歌黑板报上连载,后来集结成上下两册书,书中挑选了硅谷中十几个最伟大的公司,比如:AT&T,IBM,惠普,Oracle,微软,苹果、谷歌等进行分析。结合这些公司的兴衰成败,作者向我们展示了硅谷科技的发展潮流,从硬件到软件再到互联网,不断有伟大的公司倒下,又有新公司兴起,还有像IBM这样的经历过衰退,又成功转型,再续辉煌。
作者对硅谷历史了如指掌,这些公司的成败,在他简洁的文笔下,就像一个个传奇故事,读起来波澜起伏又不失乐趣。更重要的是,作者能准确地抓住这些企业的基因,又深谙企业经营发展之道,再结合宏观的技术趋势,继而分析了这些公司因何而起,又为何倒下,让人看得忍不住拍手称赞,不忍释卷。
下面举几个例子,让大家对本书有个认识,强烈建议所有对IT感兴趣的人都读一读这本书,我相信你会有很大的收获。
首先说说蓝色巨人IBM,它是企业常青树的典范。IBM全称是国际商用机器公司,一开始是给政府和军方做打表机的,由于需求稳定,迅速发展。小沃森掌管IBM后,准确地认清了未来的潮流,公司迅速转型,开始了快速发展的20年计算机时代,在这期间,IBM 统治了大型机。随着工作站和小型机的兴起,大型机需求越来越少,而且利润越来越低,IBM经历了亏损裁员,迎来了新的CEO郭士纳,郭士纳大大刀阔斧,建立良好的组织制度,带领公司将业务转移到软件服务领域,开创了IBM的又一个黄金十年。2005年,IBM将利润越来越低的个人PC业务出售给联想公司,专心发展核心业务,2014年,更是出售了自己赖以起家的x86业务,决心拥抱云计算时代。
可以看到,一个好的CEO对企业发展有多重要,他能准确地判断局势,并有能力带领企业转型,当然良好的企业文化也很重要,IBM这样的大公司,行动灵活、不傲慢、不官僚,才有可能适应每一次大的趋势变化。
IBM的反面教材就是AT&T,曾经通信领域绝对的霸主,拥有世界上最好的研发机构-贝尔实验室,现在公司拆得七零八落,分散在各地,基本上没什么影响力了。AT&T的失败主要有两点教训:
1.不能顺应科技的潮流,AT&T曾经统治着美国及欧洲的电话业务,但是随着网络的兴起,它没有及时发展新业务,变化太慢。
2.AT&T经过几代的发展,创始人家族的股票越来越稀释,公司基本被华尔街及一些大股东控制,这些资本家为了一时的利润,不顾长远发展,不断将公司赚钱的部门拆分出来,单独上市。公司内部之间越来越不平衡,不能彼此照应,逐渐走向分崩离析。
最后说说微软公司,谈到硅谷,微软是绕不过去的。对于软件公司来说,微软就像一座大山,它们要想拿到风险投资,总要面对投资者的这两个问题:你做的软件微软会不会做?如果微软做了你怎么和它抗衡?微软的技术也不许不是最好的,但在商业和市场上,鲜有对手。
比尔盖茨是个商业奇才,他的第一桶金就是靠为IBM的大型机开发操作系统DOS,他很聪明地没有将软件一次性卖出去,而是通过卖拷贝的方式,每卖出一台大型机,需付一定费用给微软,这样操作系统的控制权扔掌握在微软手中,随着用户越来越多,在操作系统上开发的软件生态发展起来,操作系统就越发重要,不管硬件如何发展,用户都要在使用微软的操作系统。
1981年,乔布斯邀请比尔-盖茨来苹果公司洽谈合作事宜,乔布斯给盖茨看了新设计的Macintosh,以及基于图形的操作系统。盖茨大为震撼,苹果的图形操作系统领先DOS整整一代,但当时乔布斯没把微软放在眼里,所以请微软帮苹果开发应用程序。比尔盖茨明修栈道,暗度陈仓,一方面拖住软件开发进度,让苹果电脑迟迟无法上市,另一方面,借着合作开发OS/2操作系统的由头,稳住IBM,自己却招兵买马,开发自己的视窗操作系统 windows,隐忍十年,1992年windows3.1发布,微软又统治了个人PC操作系统。
对于那些新兴的软件公司,微软有三大法宝,第一收购,第二,谈合作,第三,如果对方不合作,就自己开发一样的功能,然后捆绑在自己操作系统上,这三招屡试不爽,微软的office是基于收购的,IE和media play是基于捆绑销售打败了网景公司和realplayer。
是不是觉得很眼熟,中国的腾讯公司也经常这样操作。微软统治硅谷多年,直到Google利用自己的技术优势打破微软的垄断,并不断蚕食着微软自家的业务。
随手摘取几个小故事,更多精彩请大家自己去看书吧,一定不会失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