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从小接触的诗人大多是唐宋时期的诗坛大V,比如:李白、杜甫、白居易,苏轼、曾巩、王安石……对于袁枚这个名字,只能说“好像在哪里见过”。所以,我一直觉得袁枚只是个打酱油的“业余写手”。
今天,为了陪女儿学习古诗,顺便了解了一下诗人袁枚,突然发现他不仅写诗方面不业余,就连写书、经商、社交各方面都是“技艺超群”,不仅是那个时代的人生赢家,就是放在当今社会,也妥妥的吾辈楷模。对不起,是我肤浅了!
古代很多文人都是满腹才华却命运悲催,要么屡试不中,要么多番被贬,要么生逢乱世……而袁枚却在 20 多岁时就轻松考中进士,顺势踏入仕途,轻轻松松就完成了很多文人一辈子的追求——及第、入仕,可以算得上是顺风顺水了。
但是,有能力的人就是这么任性 。34岁的他却厌倦了官场争斗,毅然选择拂袖离去,辞官归隐。用一个月的俸禄购置了康熙织造隋公的隋氏废园,并易"隋"为"随",改名"随园"。原以为离开官场,没了收入,袁枚会过上苏轼那样的清苦日子,却没想到,他的开挂人生才刚刚开始。
袁枚对随园"一造三改",因地制宜,顺应自然,将它建成一个集山水人文景观于一体、清幽迷人雄戏享、著名一时的私家园林,同时另辟蹊径,不设围墙,在门联上写道:“放鹤去寻山鸟客,任人来看四时花。”吸引四方诗人来此聚集 。这哪是购买了一座私家庭院,简直就是小型公园啊!
造屋不嫌小,开池不嫌多;
屋小不遮山,池多不妨荷。
游鱼长一尺,白日跳清波;
知我爱荷花,未敢张网罗。
——《杂兴诗》
后来,随着随园的名气越来越大,“游客”越来越多,袁枚顺势退出了“随园私房菜”,然后将所有菜谱汇总成《随园食单》,并搭配写了一本《随园全集》,在园子里卖这两本书。品牌效应下,这两本书好卖到爆,轻轻松松就赚了个盆满钵满。
别人要么在挤破头参加考试,要么在勾心斗角宦海沉浮,即便那些有钱有权的达官贵人也未必轻松自在 而袁枚,一边喝酒交友、享受着诗和远方,一边吃美食卖菜谱、挣着白花花的银子,同时还不用广告费就火遍全天下,比“铁齿铜牙的”大学士纪昀人气还要旺。潇洒随性的随园先生轻松集齐世人渴望的所有福卡,站在人生巅峰上尽情狂欢。
文能金榜题名,武能入朝为官;可以归隐田园,也能卖书养家;出则游山玩水,入则吟诗作画;不用面对眼前的苟且,日常都是诗和远方!就问这样的生活谁不想要,又有几人能如此躺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