郁晓秋最终没有和何民伟在一起。她选择和姐夫拼凑成了一个家庭,应了那句诗句“桃之夭夭, 灼灼其华。 之子于归,宜其室家。”读完王安忆写的《桃之夭夭》的结局,让我感觉隐隐约约的不适,又觉得非常得合情合理。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盛开后必然是颓败,外表的颓败是为了退,退,退,退到内里形成果实般的另一种不同的丰满,是一种经历尘世沧桑,人到中年瓜熟蒂落的丰满。青春期的爱恋,在荷尔蒙的支配下,总是显得那么激情,浪漫,誓死不渝,愚昧,甚至多余。我仿佛看到王安忆不同于张爱玲临水照花般洞悉世事的犀利。这犀利如刀似剑,摧枯拉朽,王安忆再一次把青春,性爱,人生,写烂,写透,写尽。正是郁晓秋为了柴米油盐而苟且偷生,她忘记在年轻时和何民伟曾经花前月下的勇气,让我对于爱情隐隐约约得感到不适和对于人生产生绝望。过往的爱情如云烟,红尘滚滚,为了生活,郁晓秋的选择显得又是那么得合理和得体。人生不过如是,一代人又一代人重复,重复,成长,丰满,爱恋,生活,死亡。我不知道多年以后,在某一个雨夜,郁晓秋回想起电影般青春期的爱恋,那该是那么的久远又是多么的恍惚,然后对比如今的生活,她是否会后悔。但是面对爱情,每个人都得选择。至少有些人的选择和郁晓秋不同,她是艾莉丝,来自爱尔兰。
爱情,生活,思想,死亡。人类作为万物之灵,是唯一知道自己会死亡的物种。为了生存,人类进化出了大脑。于是,人类就该利用大脑好好进行思考。笛卡尔的名言--我思故我在,如今也震耳发聩。我曾经痴迷于思想,比如太极,佛教,中医等中国思想,于是我赞赏《道士下山》的作者的才华。
在这个圈钱,捞钱,明目张胆得亵渎电影的年代,《道士下山》是一部精彩和好玩的电影。故事通过一个因为道观闹粮荒而下山的道士,何安下走进万丈红尘,遇见不同的人而牵引出不同的故事情节,一浪接一浪得非常引人入胜。它的作者,徐皓峰真会玩。在短短的一个作品中,作者就几乎把中国元素都玩了一遍,道教,佛教,自然,太极,戏曲等等。但是直到我看完电影《布鲁克林》,我觉得《道士下山》输了。因为提高生命的质量除了要拥有思想外,学会如何爱,更能如四月暖阳和微风般瓦解自己的固执,使自己更加柔韧,厚重和美丽。
没有华丽的大场面,没有卖弄概念,没有激烈的动作表演,也不是高科技的视觉盛宴,它是如此的真实,真实得就好像是发生在我们自己身上的故事。真实的是情感,如今没有什么比真实的情感再吸引我的了。艾莉丝为了生活,离开了爱尔兰去了美国的布鲁克林。在只有信笺的年代,思乡之苦折磨着她,以致于她一度不能适应新的生活。直到她遇到托尼,爱情拯救了她在纽约异乡枯燥难受的生活。当他们正处于热恋期间,不幸的事情却发生了,艾莉丝的姐姐去世了,于是这对情侣又得忍受着离别的煎熬。时过境迁,回到爱尔兰的艾莉丝早已经不是当初那个怯弱的少女,她是那么自信。由于她的自信和阅历,她吸引了旧时的伙伴,吉姆。无法面对孤独终老的母亲,也试图撮合他们在一起,把艾莉丝留在爱尔兰。亲情是重要的,艾莉丝也很好适应了回到爱尔兰的生活。我以为艾莉丝会像郁晓秋一样选择为了这看似完美的生活而背叛曾经和托尼许下的誓言,但是我错了。艾莉丝最终选择和托尼在一起,回到了美国。
《布鲁克林》这部电影让我决定为此写这篇文章,去讨论爱这个话题。在生命的长河里,日后,不论是郁晓秋还是艾莉丝,回想起这些一段一段又一段的组成人生的片段,虽然她们的选择不同,我不知道她们是否会后悔。一开始,我以为郁晓秋让我看到爱情和人生的真相,以致于对两者产生失望。但是我错了。当她们皮肤爬满皱纹,双腿不能走动,这些如同樱花瓣簌簌而下的回忆也许会寄来云轩信笺,提醒她们曾经爱过。因为爱过而拥有活过的证据,就像烟花和鲜花,看似不实用,短暂易逝,却至少曾经在花样年华里热烈得绽放过生命,于是生命的质量因此得到提高和彰显。
人为什么活着?这是个复杂的问题。有的人说:“人是为了爱而活着。”而毫无疑问爱情,或者说爱能提高人活着的质量。是的,爱是我们一生必修的功课。在爱情中,我们学会很多东西。爱牵发我们的种种情感,爱能融化痛苦,爱唤发出人类温暖的和涓涓而下的眼泪从而能协助治愈一切身体的和心理上的疾病。因为爱,我们由爱自己,走向爱他人,爱自然,爱生活。因为爱,我们变得更加可爱。我们可以因爱而生,也可以因爱而释怀的死去。
这是三个不同的故事,却引发了我深深的思考。写完初稿,合上书页,夜半窗外偶尔有汽车飞驰而过,天上的星辰熠熠生辉,有阵阵沁人心鼻的微风吹过。我在想,在这个感情如快餐的时代,假如我遇到爱,我还是会再一次毫无保留,轰轰烈烈爱一场。哪怕再一次受到伤害,哪怕再一次低如尘埃,哪怕再一次刻骨铭心得产生恨,这些都是我爱过的证据,正是伤害,低如尘埃,恨把爱推向高潮。这些都将成为我私人的爱的故事。毕竟,我将永远在爱中学习如何被爱和生活并且渡过我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