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读周国平先生的《生命本就纯真》,读出来的原因有二:一 锻炼自己咬字的清晰度,二:用来完全的集中精力。这种方式对于常常说自己静不下来心看书的人屡试不爽。
不过说起来甚是惭愧。买这本书是在今年三月,读却到了今年八月。它原本还是没有拆封的放在书架上,只因某一天心情好顺手拿起来读了便一发不可收拾的不忍放下。突然想到那位朋友曾经寄给我的诗集与散文,他说:书放在手边,想看了自然就可以够的着,这样就不会经常不看书了。确实验证了这句话的正确性。
先说周国平先生,是朋友极力推荐我读他的《妞妞一个父亲的札记》,且说我还没有顾得上看那,便先喜欢上了这本书。他的文字朴实无华,正是因为这样我才喜欢,觉得就像听他在讲话,非常亲切;再说这本《生命本就纯真》,我能说在书店翻看这本书正是被它的书名所吸引吗?虽然我现在还没有把它看完,但目前看来有很多是在写他看过的书的评论。
今夜,我许是喝了咖啡的缘故,竟然没有一点睡意,拿着书一篇接着一篇的读了下来,竟然读到泪眼婆娑,真是有太多的感触。
一篇散文《时光村落里的往事》摘语:“人分两种,一种人有往事,另一种人无往事,有往事的人爱生命,对时光流逝无比痛惜,因而怀着一种特别的爱意,把自己所经历的一切珍藏在心灵的谷仓里” ; “珍惜往事的人也一定有一颗温柔爱人的心” ; “人是怎样获得一个灵魂的,通过往事。正是被亲切的爱抚着无数往事使灵魂有了深度和广度,造就了一个丰满的灵魂,在这样的一个灵魂中,一切往事都继续活着:从前的露珠在继续闪光,某个黑夜里飘来的歌声在继续回荡,曾经醉过的酒在继续芳香,早已死去的亲人在继续和你说话……你透过活着的往事看世界,这是灵魂之所以具有孕育力和创造力的秘密所在” ; “上帝创造了乡村,人类创造了城市,在乡村中保持着上帝创造的形态,它是岁月和光阴;在城市里,时间却被抽象成了日历和熟悉,没有值得回忆的往事,一眼就望到了头”。
竟是这篇让我泪流不止,原本纠结于为什么我总是滞留在往事中,豁然开朗的我明白到自己是个性情中人,有这种现象也是极好的,因为在一边成长一边回首才会觉得生活是真实存在的一个过程。近日的种种焦虑也终结于没有现实中的心灵收获,也便是所谓的心灵空虚、虚度光阴,没有爱的释放与爱的收回。所以即便生活的节奏很快,也要在快的间隙中停下来看看草木的发芽、树叶的飘落、蝉的鸣叫、蛐蛐的歌声乃至行人的一颦一笑与身边擦肩而过学生的打闹。
我为什么脾气太大而引起的一些没法收拾的残局?是否是太年轻气盛?不是的,经过反思后是因为经过某一些事情的打击内心对“美好的往事”失去了记忆,所以心里竟匆匆忙忙,人也过的匆匆忙忙,对所有的事情也都匆匆忙忙,只是傻了自己,还蒙在鼓里。确然我已不再年轻何来气盛。
《智慧与信仰》这一篇文章是周国平先生写的有关于史铁生的一些故事。在史铁生的弥留之际最终出书《病隙碎笔》,对于三天透析一次、终日坐在轮椅上往返于医院的路上的他来说,这个书名取的恰到了好处,也是说出了这本书的写作之艰辛。我是没有读过这本书,但从这篇散文我是有了读这本书的欲望。从中摘语:“所谓天堂即是人的仰望。人的精神性自我有两种姿态:当它登高俯视尘世时,它看到限制的必然,产生达观的认识和超脱的心情,这是智慧。当它站在尘世仰望天空时,它因永恒的缺陷而向往完满,因肉身的限制而寻求超越,这便是信仰。超脱永无止境,彼岸永远存在”。
今日读懂这些,已是泪水洗面,仿佛只身在大海中看到前方的行船,孤寂的心灵有了期盼,现在也体会到了读好书的真谛所在,愿今夜我为自己的点的灯为长明灯,愿心灵不止是在今夜洗涤。
2017.8.14 03: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