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思考】用心家访让沟通更有效

提到家访,每位教师都不陌生,为了进一步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家庭状况、成长环境、行为习惯、个性特点等,为了让家长配合我们教育好孩子,为了和家长达成教育共识,为了能把好脉,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每学期,我们或是参加学校组织的集体家访,或是根据自己的需求自行开展家访。

因学校地理位置原因,教师多为外地年轻教师,开展线下家访对我们来说是有一定困难的。一是时间不允许,初中课程安排的比较紧,学生家庭住址分布比较分散,乡村的街道多,对于外地教师来说,若没有学生带领很难找到部分学生家。二是作为农村寄宿制学校,面临的学生多为留守儿童,因孩子住校,很多父母因生活所需会选择外出打工,另一小部分父母选择在附近的县城、厂区上班,学生父母要么白天不在家,要么一周不在家,更多的是长时间在外打工,一年难回来几次。家访时很少能实现和学生父母面对面的进行沟通。

为了解决以上问题,我们学校要求班主任将学生以村别进行分组,以年级组为单位2名教师为一组,与家长预约家访的时间,提前告知家长家访目的。提前商定家访时间,以双方都方便为宜。各村可以找一名学生一并前往、也可由家长发送家庭住址位置。家访前,要对家访学生的在校表现、各科学习、兴趣爱好、习惯、优缺点等了如指掌,以便家访时能够信手拈来,提高家访的实效。家访时要向家长宣传教育教学法规、家庭教育知识、教育思想、教育理念等。把握谈话时间,避免因谈话时间过长而影响家长休息。认真听取家长对学校办学、师德状况、班级管理及对自己孩子的要求等意见和建议,并做好记录。

对于家长不在家等原因无法进行面对面家访的,可以利用电话、微信等方式与家长进行沟通和交流。

记得那年半路接班,认识了炜,炜是那种不犯大错,但是很多事情都与他有关,对学习不感兴趣,爱好体育,有时缺乏斗劲儿,爱“躺平”,但他在班上小团体中的威信很高,有时脾气上来,会选择“武力”解决,这就免不了会和别人发生冲突。炜的爸爸是大车司机常年不在家,妈妈在村里开了一个小店铺,每天都是起早贪黑的忙碌着,实难到校配合教育孩子,一天恰好炜找我请假,我便借机送他回家,家访时,我和炜的妈妈围着火炉沟通炜的情况,在炜妈妈的言语中, 我看到了一个不一样的炜。也是那一次之后,我开始从另一个角度观察炜,原来我认为的“缺点”慢慢地被我缩小,我没有发现的“优点”被我尽可能地放大,我的转变带来的也是炜的转变,那一次我对单独家访有了更多的思考。

平常我们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会选择通过电话和微信和家长进行沟通,很方便、也很实效,有许多的优点,但是它仅限于传递一些浅层次的信息,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而实地走访,可以让我们更深入地了解孩子的家庭环境、生活状况;通过和家长的交谈,通过观察学生的家庭环境,可以了解整个家庭的精神风貌和文化氛围,在面对面的沟通中可以洞悉孩子与家长之间的关系。

其实,无论我们采取何种方式进行家访,只要我们做到以人为本、以爱为线、以诚相待,站在学生发展的角度去和家长沟通,那么就一定能得到家长的支持,取得良好的沟通效果。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