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灵枢经·正义精讲31
卷一·小针解第三
4/8
原文:
所谓虚则实之者,气口虚而当补之也。满则泄之者,气口盛而当泻之也。宛陈则除之者,去血脉也。邪胜则虚之者,言诸经有盛者,皆泻其邪也。徐而疾则实者,言徐内而疾岀也。疾而徐则虚者,言疾内而徐出也。言实与虚若有若无者,言实者有气,虚者无气也。察后与先若亡若存者,言气之虚实补泻之先后也,察其气之已下与常存也。为虚与实,若得若失者,言补者佖然若有得也,泻则怳然若有失也。
原文译文对照:
~~~~~~~~~~
所谓虚则实之者,气口虚而当补之也。
经文所说的“虚则实之”,指当摸到寸口脉气虚衰时,就该用补刺法行针,以补实脉气。
满则泄之者,气口盛而当泻之也。
经文所说的“满则泄之”,指当摸到寸口脉气过盛时,就该用泄刺法行针,以泄出病气。
宛陈则除之者,去血脉也。
经文所说的“宛陈则除之”,指当脉中有淤血、血栓时,就该用放血刺法,将之除去。
邪胜则虚之者,言诸经有盛者,皆泻其邪也。
经文所说的“邪胜则虚之”,指诊察到任何经脉有脉气过盛现象时,都该用泄刺法泄出该经之病气。
徐而疾则实者,言徐内而疾岀也。
经文所说的“徐而疾则实”,指慢进针快出针的行针手法,这是补实脉气的刺法。
疾而徐则虚者,言疾内而徐出也。
经文所说的“疾而徐则虚”,指快进针慢出针的行针手法,这是泄放脉气的刺法。
言实与虚若有若无者,言实者有气,虚者无气也。
经文所说的“实与虚若有若无”,意思是补刺法针下有得气感(热感、满实感),泄刺法针下有失气感(泄失感,空虚感)。得气时,医者针下和患者自身,都会感觉仿佛得到了什么;失气时,医者针下和患者自身,都会感觉仿佛失去了什么。
察后与先若亡若存者,言气之虚实补泻之先后也,察其气之已下与常存也。
经文所说的“察后与先若亡若存”,意思是应根据患者脉气的虚实状况,来确定补泻的先后顺序,并观察患者体内病气是已经被泄出,还是依然留在体内。
为虚与实,若得若失者,言补者佖然若有得也,泻则怳然若有失也。
经文所说的“为虚与实,若得若失”,意思指以泄刺法行针时,医者针下及患者自身,皆应有失气之后的空虚感;以补刺法行针时,医者针下及患者自身,皆应有得气之后的满实感。
~~~~~~~~~~
老黄历择吉,2024.1.20
上一篇:灵枢经正义精讲30
下一篇:灵枢经正义精讲32
推荐:猴子森林31:法场辩论